把握宣傳規律 切實提高人大工作影響力
■黃振中
宣傳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大工作開展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與能不能講好人大故事,傳播好人大聲音,能不能準確全面地宣傳好人大制度內涵、人大工作性質、人大監督效果、人大代表履職風采密切相關。為更好地做好人大宣傳工作,本文針對人大宣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幾點意見與建議。
以上率下、綱舉目張,切實加強人大宣傳工作的領導
人大宣傳工作“重視不重視,關鍵在認識” “重要不重要,關鍵在領導”。要克服對人大宣傳工作認為可有可無的認識,克服認為實體工作做好了,宣傳工作是宣傳部門的事的認識。要把人大宣傳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當成一把手工程加以推進。要以上率下,提早部署,親自過問、精心組織、精心謀劃全年人大工作宣傳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宣傳工作措施,確定報道重點,層層傳導壓力。確定專職人員擔任各級人大宣傳聯絡員,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大新聞發言人制度,精心挑選新聞發言人,暢通人大通訊員和新聞媒體的聯系,形成立體、高效、強大的人大宣傳工作新格局。
推動網絡應用,消弭數字鴻溝,打通聯系人民群眾“最后一米”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人民的期盼就是人大工作的方向。在現實中,數字鴻溝因年紀、文化程度、設施設備等原因存在,因此不能停留在人大官網、微信公眾號和代表APP、代表履職網絡等平臺上,對沒有上網的群體來說就是隔山放牛,就是自己唱歌給自己聽。數字鴻溝最初可能是技術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同社會群體參與信息社會的能力和分享貿易、教育、文化、娛樂通信等方面的各種機會不同,就會將許多人排除在信息技術的信息時代之外,影響了他們分享社會信息和科技進步創造的巨大社會財富。在實踐中也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不上網也餓不死人,上網了也不見得有多大好處。其實信息資源能改變人生,人大在消弭數字鴻溝方面應大顯身手、大有作為。人大全力推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既是人大宣傳工作的需要,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密切選民關系的需要。農業革命解決了溫飽問題,工業革命提高勞動效率,信息革命則解決信息閉塞實現互聯互通的革命。當前中國社會已經被互聯網隔離成兩個群體,一個是數字化的群體,另一個是非數字化的群體。數字化的群體已經超過我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充滿了活力和現代化的科技感,即非數字化群體是除網民之外的其余人口,他們受年齡教育等各種原因影響,還沒有能夠直接享受互聯網對社會改變帶來的深刻變化,也無法感受互聯網帶來的體驗。要充分認識到數字鴻溝對提高整體經濟水平是巨大的阻礙,是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2019年2月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推進提速降費,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各級人大要加強培訓指導,提升非數字化群眾上網技能,引導農產品網上交易,創造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醫療服務網絡化,推動邊遠山區網絡化就診,減少因病返貧的概率。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網絡覆蓋,推動提速降費,打通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米”。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粉絲量就是工作量,擴面覆蓋是做好宣傳工作的著力點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隨著自媒體的出現,群眾閱讀信息的選擇性就多,注意力成了稀缺的資源,公眾的注意力分散之后,能夠吸引公眾議題的人物和事件就難以長久。不像以前,一個電視頻道、一份報紙就讓公眾長期關注,并對里面的人物事件津津樂道。在注意力稀缺的形勢下,人大宣傳想要抓住公眾注意力,競爭勢必更加激烈。而要實現人大工作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目標,加深公眾對人大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吸引公眾注意力成為首要的條件,簡單地說如果群眾不知道人大要做什么,或做了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不關心,人大工作就成了無本之源、無源之水。要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就要熟悉掌握公眾接受傳播行為的特點,掌握公眾接受宣傳的規律。在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遲報瞞報漏報都會遭到詬病。做好宣傳工作,就必須把握不同人群對信息接收的規律,有的放矢,使宣傳成效事半功倍。首先,要確保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時效性是宣傳工作的生命,沒有時效的宣傳,就是瞎忙白忙。主流媒體要及時發聲,占據宣傳的主要陣地。移動新媒體、社交平臺、政務發布等官方賬號要成為可信度最高、公信力最強的發布平臺,宣傳方式上要更加靈活,時效性要更快更強。其次,建立粉絲量就是工作量的宣傳導向。粉絲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工作量,受眾愿意對人大宣傳的內容進行閱讀,閱讀后又愿意進行轉發,表明自身對人大工作推文的認可,自己接受了才愿意轉發。針對不同群體接受信息的特點展開信息宣傳攻勢,也就是說投粉絲所好,用粉絲能接受的語言來處理信息,把同樣的信息做強做活。同樣的題材,根據不同的受眾范圍,制作不同的宣傳圖文。再次,要建立粉絲量就是工作量的考核機制。在確保宣傳準確、及時的前提下,建立粉絲量就是工作量的考核機制,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對未完成的任務扣分,超額完成任務的加分,充分調動大家投稿和創作的積極性,多出文稿精品,形成你追我趕、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未雨綢繆、沉著應對,切實做好輿情化解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群眾反映的矛盾和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一些地方甚至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壓制,沒有有效疏導群眾被壓制的情緒,加劇了矛盾沖突。信息傳播的特點就是信息負面程度越高,接觸的負面信息越多,公眾瀏覽、轉發、評論、傳播更為積極。針對重大突發事件,既應有長篇的報道,也應該有碎片化的解說,做到長短結合,碎片化的解說更容易讓公眾釋疑解惑、“解渴止渴”。要建立突發事件預判研判機制,對民眾關注點、公眾焦慮點、重點輿情點,根據不同等級確定不同的處置方案。充分掌握事件處置的黃金24小時,所謂“黃金時間”,就是“與黃金一樣寶貴的時間”,在這個時間節點內最有利于將事件處理得最好。要緊扣處置突發事件的24小時“黃金時間”,在24小時之內采取果斷措施,及時發布權威消息,占領輿論陣地,占領輿情制高點。快速真誠準確回應公眾的關切,發動民眾舉報謠言信息,讓群眾積極監督,始終堅持把謠言扼殺在萌芽狀態,共同粉碎謠言。對緊急突發性事件,建立可以越級上報制度。為了保證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對緊急突發事件報告中不實不當之處不予追究,對遲報、謊報、瞞報、漏報行為進行責任追究。對突發事件信息發布的不實信息,采取實時糾錯糾正,完善謠言管控治理機制。各級人大要深入調查研究,傾聽弱勢群體、邊緣群體的聲音,了解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真實的情況,切實加強人大信訪工作,熱情接待群眾來訪,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來訪,真正把群眾的訴求落到實處。將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通過執法檢查、專項檢查、專題詢問等方式,推動民眾反映的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緊接地氣,挖掘“富礦”,講好人大履職生動故事
人大在履行法定職責,開展立法、視察、調研、監督、選舉、任免等工作,就是宣傳推介的第一手“富礦”材料。一要講好人大立法故事。可以采取對話訪談等形式解讀法規背后的故事,展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全過程,通過立法過程的宣傳,讓立法環節透明,讓公眾有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公眾參與度越高,立法的質量越有保證,出臺的法律遵從度越高。二要講好人大監督故事。為確保法律的貫徹實施,各級人大在執法檢查、專題詢問、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的過程,就是人大宣傳中需要挖掘和加工提煉“富礦”的過程。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也有大量的“富礦”可采,通過精深加工,形成公眾可以傳播接受的內容。三要講好人大落實重大事項決定權故事。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也是宣傳工作中可以挖掘的“富礦”之一,可采取圖文并茂、能聽、能看的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人大履職的主體作用。四要講好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故事。人大代表聯系群眾解決群眾難題的履職過程,就是人大宣傳工作中可以挖掘的“富礦”之一。人大代表關注群眾反映的全局性、普遍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履職的點滴和工作細節,就可讓群眾對人大制度有直觀的了解,增強群眾信任感。
(作者單位: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