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力有序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
□本報記者 梁驅遠
自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緊扣目標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壓緊壓實工作責任,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一體推進學查改等各項工作,確保全市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常學正風 淬煉初心
各縣區、各部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以優良黨風激濁揚清,以嚴明黨紀整飭作風,推動黨員干部自覺遵規守紀、大膽干事創業。
圍繞法官審判執行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列出廉政風險點。幫助法官進一步理清各崗位職責權限,規范權力運行,筑牢司法廉政防線。在思想作風上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銳意進取,在工作作風上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心系群眾、真抓實干……日前,市法院組織全市60多名員額法官開展了“正黨風、遵黨規、守黨紀”專題講座,聚焦司法能力與作風建設雙提升開展專題培訓。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法院黨組一方面通過黨組“第一議題”、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班、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形式,強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等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夯實學習教育理論基礎;一方面則依托法院大講堂、河法大課堂、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等載體開展專題講座、專題學習、警示教育,教育引導司法干警打牢思想基礎、筑牢政治堤壩。
“在處理辦公經費申報使用、后勤采購時,我們一定要對標對表相關文件明確開支范圍和標準,嚴格落實支出報銷審核的工作流程,不得報銷任何超范圍、超標準的費用……”連平縣工業園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陳嘉镕在管委會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學習研討時說。
連平縣工業園管委會堅持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業務工作相結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職責,融會貫通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綜合股,重點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的要求;財務室,著重深化對各類財務專業管理規定、經費支出審定的思考認識;辦公室,重點學習辦公經費申報使用、后勤采購等工作的要求。自開展學習教育以來,連平縣將統籌指導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推動全縣各級黨組織學習教育扎實有序開展。
“豐富的學習方式,讓我可以在工作繁忙之余,利用碎片化時間更加高效地進行理論學習,讓我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了解得更加透徹。”河源天裕電子塑膠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書記王錦龍說。在河源國家高新區,該區黨工委針對“兩新”組織領域,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功能,充分運用線上線下聯動送學幫學機制開展學習教育,為各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尤其是流動黨員開展組織生活提供“點單式”服務,提供資料、視頻等多種學習素材,有效提高了“兩新”組織黨員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燈塔盆地農高區黨工委舉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讀書班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強調農高區全體領導干部肩負發展與服務群眾的重任,必須以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為行動準則,不僅要深入理解,還要切實落實,做到知行合一。要明確學習教育目標,把學查改結合起來,一體推進。要深入鉆研學習,全面細致查擺問題,真抓實干抓整改落實。讀書班的舉辦,讓農高區黨員干部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行動上形成合力。
深查立改 動真碰硬
各縣區、各部門積極對標對表,全面深入查找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深挖問題根源。
源城區不定期對區直單位、駐區部門和鎮街機關上班期間情況進行明察暗訪,了解是否存在違反上下班紀律、不在崗、不擔當不作為、推諉扯皮等問題,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實改。該區始終聚焦集中整治“不擔當不作為、推諉扯皮”等問題,將答好“源城七問”與破除“虛”“拖”“假”“推”“躺”“怕”“貪”七字頑疾有機結合,全面深入查找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梳理歸類,明確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和責任人,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向問題“叫板”,讓群眾“叫好”,在更加主動擔當作為、赤誠為民服務中推動作風建設,從而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氣象、新變化。
近期,和平產業園區大壩產業集聚區迎來重大突破,藍威新能源(和平縣)有限公司投資的200MW/400MWh儲能電站項目破土動工。該項目從拿地到開工不到48小時,成為和平首個通過審批的“拿地即開工”工業項目。和平產業園區管委會開設有代辦服務,讓審批人員從“坐等上門”變為“主動敲門”,打通了服務企業的 “最后一米”。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和平縣工業園管委會刀刃向內查擺企業辦事難點,發現存在服務企業不夠積極主動和坐等企業上門咨詢求助多、主動靠前解難少等問題。和平縣委學習教育工作專班迅速響應,下沉一線精準指導,與縣工業園管委會共同剖析根源、完善整改措施,從優化服務流程、強化人員培訓到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全方位提升代辦服務質效,以整改實效激活企業發展動力,賦能和平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和平縣共查擺問題138個,均制定相應整改措施,確保自查自改見人見事,整改效果立竿見影。
龍川縣老隆鎮隆師東路因歷史原因成了“斷頭路”,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出行。在開展學習教育工作中,龍川縣針對這一問題,立即采取措施對該路段進行升級改造,打通了“斷頭路”并實現通車。自開展學習教育以來,龍川縣堅持“開好門”“辦實事”,把檢視整改貫穿始終,把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作為檢視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標準,認真查擺、收集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建立問題清單,邊查邊改,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確保整治整改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讓群眾在學習教育中得到可感可及的實惠。截至目前,龍川縣共查擺問題253個,其中,立行立改問題202個,形成共性問題清單9項,制定整改措施244條。
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行動,市人社局通過制定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和4個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查擺出的部分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推動解決了一在建工程項目欠薪1240萬元問題。在整治騙取套取社保基金問題方面,該局還面向全市人社系統組織開展了“深化以案促治,維護基金安全”為主題的2025年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打擊效能,全面提升河源公安新質戰斗力,推動“四個中心”(情指中心、偵查中心、基礎管控中心、執法監督中心)高質高效建設,市公安局領導班子成員根據分工職責和分管領域,深入基層一線,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到相關警種及各縣區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了解中心建設情況,并在局領導周例會、全市公安機關調度會上通報情況,立足實戰需求,結合基層實際,提出查漏補缺工作意見,讓基層知道問題短板在哪,明白具體怎么抓,全力推動全市公安機關整體工作提檔升級,提升公安機關實質戰斗力。
扎根群眾 開門教育
各縣區、各部門扎實推進開門聽取群眾意見、開門接受群眾監督、開門回應群眾期盼等開門教育系列行動,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縣城道路綠化遮擋視線,影響交通出行。”日前,在河源“民聲熱線”欄目東源縣專場,有群眾在熱線電話中反映此問題。上午接到群眾反映,東源縣當天下午即安排城管部門進行處理,對縣城道路遮擋視線綠化進行修剪,確保出行安全。“問題解決得很快。”報料群眾對河源“民聲熱線”欄目和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點贊。
以做好開門教育為抓手,市直機關工委通過河源“民聲熱線”欄目靶向發力,精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金融監管部門組成專班主動上門摸排服務;針對“網購糾紛維權”“預付式消費陷阱”等網友關心的問題,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期間,邀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線回應。不僅如此,市直機關工委還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雙報到”機制為抓手,推動機關黨組織、在職黨員、社區居委會三方聯動,常態化開展黨建指導、政策宣傳、垃圾分類、環境衛生等志愿服務活動,讓為民服務的溫度直抵人心。
以助力綠美生態建設為目標,市江東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黨委采用主題黨日方式,踐行開門教育理念,組織黨員干部前往東江東岸碧道項目清理樹苗周邊雜草與垃圾,為打造優美整潔的生態環境揮灑汗水,切實把紀律規矩轉化為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
東源縣李先生因工傷問題需辦理相關申報業務,但不清楚所需材料和流程。通過該縣“就近好辦”平臺,李先生快速了解到辦理工傷業務的材料清單和步驟,并快速得以辦理解決。東源縣緊緊圍繞辦事場所優化、事項規范管理、辦事方式拓展、服務效能提升、數字智慧賦能5大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打造“就近好辦”政務服務品牌,讓企業、群眾辦事從“一事跑多窗”到“一窗辦多事”,實現“縣鎮村聯辦”“線上線下融合辦”。
自開展學習教育以來,東源縣努力在開門教育上下功夫,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結合縣領導聯鎮包村等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好、關心好、解決好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獲得感更可持續。不僅如此,該縣還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動“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與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在縣黨政主要領導的示范帶動下,全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各行業各領域黨員立足崗位職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持續推進“東江創谷”示范帶和“燈塔農谷”示范帶建設,在人居環境整治優化、全域綠化、交通路網提質、產業項目發展等重點工作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在紫金縣,一個茶壺、幾盤水果、兩三張桌臺和十多張凳子,便可以開始一場“禾坪說事”。依托“禾坪說事”模式,紫金縣組織鎮村黨員干部到“禾坪”與群眾圍坐在一起,用當地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的“本土話”,形成“小事不出村、難事共協商”的治理格局,使得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該縣依托“禾坪說事”平臺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廣泛開展開門教育活動,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弄清群眾的“急難愁盼”,弄清群眾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將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推動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治理參與者”,促使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進一步增強,群眾滿意度與獲得感不斷提升,讓學習教育落地有聲、見行見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