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謀良策 篤行不怠譜新篇
——市政協2024年工作綜述
向省政協報送調研報告8篇,向市委市政府報送相關調研成果11篇,共提出49個方面154條建議;立案的145件提案100%辦復;探索創建18個政協委員助力“百千萬工程”實踐基地;爭取資金800多萬元推動和平縣古寨鎮漁潭江大橋順利開工建設,解決周邊5000多名群眾出行難、學生上學難、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回眸2024年,市政協履職碩果累累、可圈可點,一個個翔實的數據、一件件真實的案例、一張張厚重的答卷,繪就了全市政協工作的最美底色。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這一年,市政協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8”具體安排,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推動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作為政協履職的主線,以協商有方、監督有力、參政有為的實際行動助力河源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 把牢正確思想政治“方向舵”
大道同心,砥礪奮進。
市政協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政治原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政協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
這一年,市政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召開市政協常委會會議6次、黨組會議25次、主席會議19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12次,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斷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廣泛凝聚改革共識,深度匯聚改革合力,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累計到各縣區宣講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20場次,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深學細悟全會精神。同時,把深化理論研究作為抓好理論武裝的重要一環抓緊抓實,組織政協委員、政協參加單位、專家學者等深入開展政協理論研究,編印《河源政協理論與實踐(2024)》一書。高質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累計開展集體學習17次、集中研討5次、舉辦專題輔導2次,推動紀律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學增智提升履職能力,通過一次次大學習、大討論,機關黨員干部和廣大政協委員實現了理論水平大提升、思想認識大轉變,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各項工作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聚焦中心大局 凝聚高質量發展“政能量”
黨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政協力量就匯聚到哪里。
一年來,市政協通過全體會議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廣泛協商,形成意見建議300多條,分類整理后報送市委、市政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圍繞13個議題組織開展重點協商活動,共召開常委會專題議政協商會3次、提案辦理協商會6次、界別協商會3次、對口協商會3次。
數字無言,行動有聲。梳理2024年政協履職情況,市政協牢牢把握政協性質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百千萬工程”“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2個‘1+3’產業集群”“文化強市建設”“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等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盡政協之能,展政協之長,傾政協之智,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貢獻政協智慧。
——圍繞我市城鄉風貌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組織開展市縣(區)政協聯動專題調研和民主監督,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現場,摸清問題所在,直擊痛點難點、提出意見建議,形成《關于推進我市城鄉風貌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專題調研和民主監督報告》。
——做好關于“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工作,形成市政協《發展特色產業夯實壯大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及縣區5篇調研報告。
——圍繞農產品品牌建設、硅產業發展、米酒產業培育壯大等課題深度調研,形成《關于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專題視察報告》《關于推進我市硅基新材料基地建設的調研報告》《關于推動我市米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等成果,有效助推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圍繞革命遺址保護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文明健康婚育新風尚等廣泛開展調研視察,為我市提升文化軟實力提供參考。
——圍繞發揮僑的獨特優勢助力我市高質量發展深入調研,就充分發揮廣大河源籍海外僑胞血緣、地緣、商緣、文緣等獨特優勢,搭建起河源與世界經濟、文化等溝通的橋梁,共謀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這一年,市政協向省政協報送調研報告8篇,向市委市政府報送相關調研成果11篇,共提出49個方面154條建議。政協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契合度越來越高,助力發展的成色越來越足。
筑牢民生之基 奏響履職為民“最強音”
爭取上級500萬元資金,支持和平縣4個鎮發展鄉村產業,為35個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爭取各級資金800多萬元推動和平縣古寨鎮漁潭江大橋順利開工建設,解決周邊5000多名群眾出行難、學生上學難、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爭取1391萬元資金,支持東源縣錫場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爭取資金1561萬元支持東源縣雙江鎮下林村開展美麗家園建設……翻開市政協2024年履職的“民生賬簿”,樁樁件件飽含深情,點點滴滴溫暖人心。
為民造福是人民政協的初心所向、職責所在、使命所系。市政協始終將為民履職銘記在心頭上,落實到行動中,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和信訪包案工作,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愿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助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履職路上,足音鏗鏘。
這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圍繞提案工作的全局性基礎性定位,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凝聚各方共識,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提案工作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以來,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圍繞我市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關切問題,積極提交提案,立案的145件提案全部辦復,其中涉及民生事項80多件。每一件提案、每一條建議,都是委員們凝結智慧的“金點子”,在反映民聲民意、促進科學決策、廣泛凝聚共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市政協還引導和組織政協委員及機關干部積極參與扶危濟困、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組織全市政協系統2000多名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參加“政協委員齊行動·共建綠美同心林”植樹活動,捐款捐物超160萬元,種植5片“委員林”共51畝;組織委員和機關干部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文明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工商聯界別委員工作室繼2023年后持續支持“鄉村群眾無憂保”項目,從“醫、食、住、行、教”五方面為河源市建檔立卡脫貧戶(除特困人員外)和監測對象9.4萬余人購買保險,兩年來共籌集資金386萬元,已理賠案件1882件、金額490萬元;市政協委員扶殘助殘工作室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向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家庭捐贈慰問金和愛心物資,資助殘疾學生、慰問困難殘疾人家庭51人次;市政協委員及社會愛心人士籌資13萬元,對連接江東新區臨江鎮梧峰小學和附近村莊的泥濘小路進行拓寬、硬底化,改善周邊1000多名群眾出行條件。
廣泛凝聚共識 畫出民主團結最大“同心圓”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市政協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作用,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化與黨派團體合作共事,努力為其發聲發力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密切聯系界別群眾,堅持常態化走訪政協委員,加強與外出鄉賢、社團商會的團結聯誼,健全走訪看望委員及接待和處理委員來信來訪制度,鼓勵委員在招商引資、產業對接等方面主動作為,推動更多項目、技術和人才向河源聚集。
去年以來,市政協對我市工商聯和7個民主黨派實現走訪全覆蓋,邀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市政協調研和民主監督活動19場89人次;共走訪委員150人次,開展港澳地區市政協委員“河源行”活動,召開港澳地區委員座談會2次。
同時,市政協注重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和委員主體作用,加強基層協商平臺建設,鞏固提升98個鄉鎮(街道)政協聯絡工委和5個界別委員工作室建設。創新思路舉措,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及其企業優勢和作用,在我市五縣一區和江東新區、河源國家高新區先后探索創建18個政協委員助力“百千萬工程”實踐基地,延伸基層協商觸角,推動委員力量下沉。各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委員在行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和“人才庫”“智囊團”的優勢與作用,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召開企業融資座談會、聯農帶農發展生產、舉辦養殖培訓班、專家指導桃農防控病蟲害等,進一步加強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溝通合作,更加密切聯系服務群眾。
在市政協門戶網站發布信息361條,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158期500條,編發《河源政協》雜志4期,在市級以上媒體刊播政協新聞110多條,刊發“河源文史”欄目45期,播出“政協委員直播間”“口述河源文史”欄目各52期。成功舉辦“弘揚東縱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專題座談會,制作一個視頻(《東縱之光》)、出版一本書(《東縱烽火》)、收集一批文物、召開一場座談會,進一步弘揚東縱精神和河源紅色文化,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讓政協好聲音、河源好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年來,市政協的“朋友圈”越來越廣,“同心圓”越畫越大,政協故事越講越精彩。
風勁帆滿海天闊,奮楫潮頭逐浪高。新的一年,市政協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推動建言資政更有用、凝聚共識更有效、民主監督更有力,奮力書寫政協履職盡責的新答卷,不斷開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
■本報記者 周慧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