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河源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現代話語體系
■劉立恒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中,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不僅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影響力、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標識,也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關鍵。要構建河源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話語體系,需從話語內容、話語傳播、頂層設計三方面著手。
一、解讀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話語內容,做到言之有物
河源的客家文化獨具特色,東江流域的客家水文化和粵東北丘陵地帶的山居農耕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客家民俗、手工技藝、民間文學、傳統戲曲等,反映了千百年來客家人篳路藍縷、輾轉遷徙過程中所形成的堅韌不拔、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勤勞節儉、兼容并蓄、與人為善、天人合一的優秀品格。這些品格是構建當代客家精神的基石,也是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這些價值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個人行為和社會發展提供道德支持和智慧啟迪。現代話語體系應植根這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的深層次土壤,積極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的魅力。
膾炙人口的客家童謠,如《月光光》《禾畢子》,很多人可能只是覺得有趣好玩,沒有去解讀和傳播其中的文化內涵。客家童謠取材于鄉村生活,富含鄉土氣息和風土人情,具有豐富的文學、語言、民俗和歷史等文化內涵。通過闡釋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展示本土客家童謠的獨特韻味,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河源客家童謠的文化魅力,讓當代客家兒童樂于吟唱。兒童通過學習客家童謠可以習得禮儀、啟迪智慧、培養想象力和傳承客家語言。再比如客家山歌、東江水路歌、民間戲曲等一些非遺項目,也因為沒有得到深入挖掘,沒有創作符合現代人審美和娛樂需求的新式作品,沒有講好故事,而日漸式微,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因此,我們不僅僅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深入研究、凝練特色,構建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話語體系,豐富話語內容。學會講故事,提高敘事能力,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傳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和理念。
要豐富話語內容、做到言之有物,首先需要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不能浮于表面接觸一下,而要通過大量閱讀經典文獻,深入思考和理解其背后的哲學思想、歷史背景和社會價值。通過系統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在交流中準確地引用和傳達。
其次,實踐體驗是不可或缺的。參與方言文化、傳統民俗、傳統音樂、傳統手工技藝等田野調查和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我們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在實踐中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這種親身體驗能夠使我們在表達時更加生動和具體,讓話語內容更加豐富和有深度。
最后,創作新作也是豐富話語內容的重要途徑。結合現代元素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創作出既有時代感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文學藝術作品,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如將傳統客家童謠進行改編,加上配樂,形成新式客語童謠,能吸引更多小孩子進行傳唱;將傳統故事改編成現代小說、舞臺劇或電影,不僅能夠激發年輕一代的興趣,還能夠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通過這些策略,我們不僅能夠傳承和弘揚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夠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其新的表達方式和價值,從而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豐富話語內容,做到言之有物。
二、優化話語傳播,打造立體化傳播格局,做到傳之有道
在當今數字人文時代,話語傳播的力量愈發凸顯,它不僅影響著公眾的認知與態度,更是社會發展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我們應借助新興技術支持,創新傳播和推廣方式,打造立體化傳播格局,促進文化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現代話語體系的構建,做到傳之有道。
優化話語傳播的策略首先需要明確傳播的目標與受眾定位。這意味著在傳播之前,我們需要清晰地定義我們希望通過話語傳播達到的具體目標,無論是普及傳統文化知識,還是傳遞特定的社會價值觀念。同時,對受眾的深入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他們的年齡、性別、興趣、習慣等,這將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定制傳播內容,確保信息能夠觸達并影響目標群體。
其次,在內容上,我們需要不斷創造新穎、有趣、有價值的信息,避免重復和陳舊的內容,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在形式上,我們可以采用故事化、視覺化、互動化等多種方式,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更加生動和易于接受。例如,通過短視頻、動畫、互動游戲等形式,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的吸引力和傳播效率。在多媒體時代背景下,著力打造一批本土特色文化IP(文化產品),綜合運用多種傳播方式,制作高質量的文化節目、紀錄片、網絡課程等,讓更多人足不出戶便可享受更多的文化產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經典傳統文化經過轉化和利用,具有相當持久的文化熱度,可以產生新的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
最后,強化傳播渠道的整合與協同也是優化話語傳播的重要策略。傳統單一的傳播渠道往往難以覆蓋廣泛的受眾群體,因此我們需要整合多種傳播渠道,如社交媒體、傳統媒體、線下活動等,形成一個多維度的傳播網絡。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應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通過問答、評論、反饋等方式,了解受眾的需求和意見,及時調整傳播策略。這種雙向的溝通模式能夠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從而提升傳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加強頂層設計,健全保障現代話語體系,做到行之有理
在推進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話語體系的過程中,頂層設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關系到文化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還涉及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通過頂層設計,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系統性的文化政策,涵蓋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教育推廣等多個方面,可以確保文化傳承的方向性和系統性,確保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全面融合,避免文化發展中的盲目性和碎片化,保障現代話語體系能進行有效傳播和傳承。
學校是傳播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改革和優化教育體系,在教育體系中融入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編寫教材、開設課程、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舉辦講座等方式,讓學生從小接觸并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在參與中體驗傳統文化的樂趣,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挖掘客家童謠對兒童的娛情和教育功能,把客家童謠融入先進現代的教育觀念,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新客家教育思想,在基礎教育中運用客家童謠,培養兒童對母語、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兒童認知、語言、肢體動作、與人合作、人際交流等全面協調發展,成長為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新生代。
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話語體系建設,不僅能夠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還能夠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河源優秀傳統文化將在現代話語體系的支持下,更好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推動社會和諧與進步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