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級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結合實際抓好改革落實
○本報訊 記者 譚紹丁 梁驅遠 方新苗 李成東 葉春雨 田紅秀 劉永菲 張平 王亞嬌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江逸倫 黃從高 甘建樓 黃新 廖志良 聶燕民 歐陽健 通訊員 白志克 陳殷 連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紛紛召開專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傳達學習省、市有關會議精神。
市委組織部
市委組織部提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報告和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的新成就,更加堅定自覺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扎實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河源實踐;要深入推進改革攻堅,持續抓好理論武裝、抓實強基工程、鍛造過硬干部隊伍、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做好組工部門各項工作,為我市加快打造綠色崛起示范區、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河源實踐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要強化組織領導,抓好學習培訓、專題調研、宣傳宣講,推動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做到邊學習邊調研邊落實;要聚焦“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等重點任務,用好“133工作法”和“三個會議”機制,解放思想、守正創新、解決問題、推動改革,切實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成果落到實際行動上、體現在組織工作成效中。
全市宣傳文化系統
全市宣傳文化系統提出,要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意義,深入領會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結合我市實際做好文化領域改革的系統謀劃,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各項改革任務取得實效,并與其他領域改革相互促進、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要把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頭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務,精心策劃組織,統籌做好理論學習、新聞宣傳、集中宣講、社會宣傳等各方面工作,全力營造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要加強組織領導,在全面準確、科學嚴謹做好全會精神學習宣傳工作的同時,把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扎實推進理論輿論、文化文明、網上網下等各項工作,切實為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海鷹參加會議。
市委辦
市委辦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決定》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部署要求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以實際行動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要認真對照全會部署要求,全面提升“三服務”工作能力水平,服務市委圍繞全域全面“融灣”“融深”、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構建新安全格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河源實踐。要精心組織、謀劃抓好學習宣傳貫徹各項工作,推動全辦干部職工真學真懂真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要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抓好黨建工作,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不斷提升辦公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為進一步提升“三服務”工作質效、推動全會精神落實到位提供堅強保障。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提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聚焦服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為河源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范區貢獻政研改革力量。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服務市委結合河源實際抓好改革落實,以必勝的信心決心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要立足本職工作,加強調查研究,深化改革攻堅,主動思考改革、謀劃改革、推進改革,進一步完善工作舉措,抓好全面深化改革“三張清單”,著力破除制約河源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依托改革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要加強學習宣傳貫徹,領導干部要切實發揮領學促學作用,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通過組織第一議題集中學習、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多種途徑,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東源縣
東源縣提出,要迅速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依托改革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源實踐。要堅決落實《決定》各項具體部署,統籌謀劃各個領域的改革,確保黨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在東源全面落地落實。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國資國企、要素市場化、投融資體制等改革,持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推進“兩大動力機制”改革,抓好“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全面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要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支持政策,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一老一小”政策體系,切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和平縣
和平縣提出,全縣上下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以強烈的擔當意識、鮮明的實干導向和優良的工作作風,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平實踐的具體舉措和實際成效,確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成為全縣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目標和共同行動。要堅決用好深化改革關鍵一招,深刻領會和把握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全力攻堅突破“百千萬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扎實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持續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和平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組織、周密安排,迅速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興起學習熱潮,推動學習貫徹工作走深走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動和平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實踐。
紫金縣
紫金縣提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全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紫金加快高質量發展。要緊扣經濟體制謀改革抓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緊扣頭號工程謀改革抓改革,推動“百千萬工程”全面突破。要緊扣幫扶協作謀改革抓改革,推動“融灣”“融深”走深走實。要緊扣綠美紫金謀改革抓改革,推動生態文明上新臺階。要緊扣社會建設謀改革抓改革,推動群眾福祉再提升。要緊扣大局穩定謀改革抓改革,推動發展與安全互促共進。要緊扣管黨治黨謀改革抓改革,推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連平縣
連平縣提出,要聚力抓好經濟工作,搶抓三季度“黃金期”,對照既定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實現“全年紅”;聚力抓好“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高標準推進典型鎮村培育工作,加快推進綜合幫扶簽約項目建設,抓緊抓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農房風貌管控工作;聚力綠美連平生態建設,持續打造好國道“榕樹長廊”綠色通道,做好苗木管護工作,加快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南山公園)建設;聚力抓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工作,積極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平安穩定;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更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江東新區
江東新區提出,要聚焦全域全面“融灣”“融深”謀劃推進改革,協同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大力推進區域產業共興,打造優質營商環境。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謀劃推進改革,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扎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做大做強“五大產業”,強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聚焦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謀劃推進改革,以頭號工程力度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聚焦全面加強社會建設謀劃推進改革,統籌推進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態等各領域改革。聚焦構建新安全格局謀劃推進改革,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持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聚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謀劃推進改革,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反腐。
河源國家高新區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堅定不移用全會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自覺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干家。要結合高新區實際,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緊密結合“百千萬工程”工作要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持續深入實施“四個年”活動,縱深推進“八大攻堅戰”,以高新區全面深化改革的擔當和貢獻,不斷助力河源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范區。要堅定不移用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自覺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篤行者。要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實。
燈塔盆地農高區
燈塔盆地農高區提出,要聚焦黨的建設、做實產業、夯實基礎、科技支撐、“聯百企益萬家”行動等重點任務、重點工作,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推動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提質增效。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農高區高質量發展。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凝聚起推動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提質增效的強大力量。要全力以赴創建國家農高區。加快補好短板、增強自身優勢,爭取在第三批創建隊伍中突破重圍、脫穎而出。要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加快推動產業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力度,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做實創建國家農高區產業基礎。要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土地收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要強化科技創新效能。吸引更多技術、產業、人才等要素資源集聚,加快發展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