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源城區兩級人大代表精準“把脈”地攤經濟發展堵點難點
助推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自今年5月試營業以來,琳瑯滿目的美食、氣質獨特的攤面裝潢已成為東埔美食廣場的“吸粉”利器。
■文:本報記者 梁驅遠
■圖:本報記者 鄧宇權
每當夕陽西沉,市區紅星東路、文星路、永盛路等7個夜攤經營點便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擺放有序、環境整潔的攤點,各式各樣的美食,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流,組成了市區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幸福指數在歡聲笑語中不斷攀升。
在這片生機盎然的人間“煙火氣”背后,離不開市、源城區兩級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的擔當作為。在聽到群眾對于發展地攤經濟的訴求后,人大代表們通過調研、監督等形式,精準“把脈”市區地攤經濟發展的堵點難點,開出一道道“良方”,用實際舉措護航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聚焦民眾呼聲
讓建議更接地氣
2022年10月22日,一封《文星路地攤群眾的呼聲》的特殊信件傳到了人大代表信箱中。信件中,以年輕創業者彭紹和、李集為代表的文星路地攤業主,傾訴著擺攤所遇到的管理、基礎設施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字里行間寫滿了人民群眾對人大代表的信任和期待。
人民群眾關心的堵點痛點難點,就是人大代表履職關注的重點。“在收到群眾的反映后,我們立即開展實地調研,發現每到晚上8時過后,文星路地攤集中擺放區域就會因沒有地方停車而導致交通擁堵,擺攤區域在隔天清晨還會出現遍地垃圾的情況。”市人大代表黃漢忠說。
為進一步解決地攤經濟帶來的城市秩序、環境衛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問題,規范市區各地攤集中點的經營管理,結合實地調研情況,在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黃漢忠、潘石源、張若詩等3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攤經濟”的建議》。同時,源城區人大代表也將收集到的相關意見訴求以建議形式反饋給源城區東埔街道人大工委。
“在文星路交通擁堵問題上,建議在文星路東邊、新風路北邊的空地設置一個臨時停車場,同時在停車場內增加臨時用水用電接口、公共廁所等公用設施……”代表們圍繞合理規劃地攤集中點、增加衛生設施投放和公用停車場、加強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舉措,為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傾注了更多“治”慧思考,助力我市探索出一條新形勢下的地攤經濟管理新路徑。
加強建議辦理
讓成果更惠民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記者走訪發現,琳瑯滿目的美食、氣質獨特的攤面裝潢已成為東埔美食廣場(紅星東路臨時擺賣疏導點)的“吸粉”利器,試營業不到半年,越來越多的市民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到此吃上幾道可口小菜,感受難得的歡欣,釋放一天的疲憊。如此和諧的場景,也是我市持續推動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縮影。
今年以來,在市人大常委會有力、有效的跟蹤督辦下,建議主要承辦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部門圍繞“三度、四色、五堅持”的工作思路,采取疏堵結合的治理方針,加強與東埔街道黨工委等單位部門的協作,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布局,先后在中心城區設置東埔美食廣場等地攤經營點10個,設置攤位1010多個,同時引導流動攤販到疏導點進行經營,在有效加強流動攤販監管的同時,又規范了市容秩序。
據介紹,目前中心城區設置的10個地攤經營點已全部引入第三方管理,并將臨時攤位進行編號,實行統一劃行歸市、統一劃定經營攤位區域、統一經營時間。同時,各地攤經營點還配套了用水用電、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運等基礎設施,城管執法人員、東埔街道工作人員及第三方管理公司就攤販經營情況進行不定期巡查管理。
“在統一規范地攤經營點之后,我們有了固定攤位,不用再擔心擺攤堵塞交通,也不用為了人流量四處奔走,生意越來越好了。”東埔美食廣場攤主朱志南笑道。據統計,2022年以來,地攤經濟已累計解決就業崗位5100多個。
除了做好精細化管理外,東埔街道黨工委在提供一般燒烤美食的基礎上,還不斷吸引更多客家和其他地域特色美食攤販進場經營,同時增加燈光和娛樂設施,以此吸引人氣。“我們是專門從東源來體驗的,這里不僅美食種類多,環境也十分有氛圍感,真的很棒。”市民賴女士點贊。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與人大代表的溝通協調,積極督導各地攤經營點第三方管理公司優化管理措施、降低管理成本,將節省的資金讓利于攤販,有效降低攤販經營成本。”市城管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