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匯+”河源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上線
引導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
○本報訊 記者 陳思芬 昨日,在“科創融灣·智匯河源”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上,“ 智匯+”河源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下稱“智匯+”平臺)正式上線,引導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
據了解,“智匯+”平臺是在市政府、市科技局指導下,由河源廣工大研究院牽頭,聯合省科院、廣師大、深圳大學等共同搭建的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智匯+”平臺以打通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為使命,圍繞我市傳統產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將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單位與市場緊密相連,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牽線搭橋,實現成果與需求的精準對接,將成為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要素共享、創新體制機制對接、創新成果轉化承接、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要載體。
“企業可以在平臺上發布技術、人才、儀器、資金等資源需求,平臺將第一時間智能匹配優質資源,最終實現成果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河源廣工大研究院副院長黃國宏介紹,“智匯+”平臺匯聚了逾1000名高水平行業專家,30萬+科研創新成果,價值超10億元的共享儀器設備,1000+優秀成果案例以及1000+服務商,服務內容涵蓋電子信息、先進材料、智能制造、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現代高效農業等河源重點產業領域,可通過技術對接、成果推介、人才引育等專業化服務,構建流動、高效、協作的創新體系,推動科技資源與產業有效對接,實現科技資源的開放整合與高效利用,讓企業的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同時,企業還可登錄“智匯+”平臺,通過“創新活動”“平臺資訊”等板塊,第一時間獲取科創動態、政策規定、行業熱點風向標等信息,為企業提供更多價值內容。
黃國宏表示,接下來將把“智匯+”平臺打造成科技創新、技術成果交易大市場,助力我市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