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奪取“開門紅” 跑出發展“加速度”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在昨日舉行的全市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活動現場,各縣區紛紛曬出一季度“成績單”,并表示將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加大爭資爭項力度,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各縣區曬“成績單”
2023年是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經濟、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沖刺之年。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就定下了“月月有招商,季季有動工”的目標要求,強化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導向,積極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做好重大項目服務保障,推動項目引得來、建得快、發展好,實現“大項目”支撐“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市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活動在源城區華潤怡寶項目建設現場舉行,這為源城區全力拼經濟、抓發展增添了信心決心。此次集中動工活動,源城區集中開工11個重大項目,涵蓋工業、農業、民生保障等領域,投資總額約46.67億元,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80億元、創稅4億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除源城區外,其他縣區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也亮點紛呈。東源縣簽約、開工、投產項目28個,計劃總投資118.3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6個,計劃總投資111.43億元;和平縣動工項目12個,總投資31.19億元;龍川縣動工項目8個,總投資13.81億元;紫金縣動工項目9個,總投資25.02億元;連平縣動工項目6個,總投資5.78億元;江東新區簽約、動工、續建和投產項目54個,其中簽約項目8個、動工項目10個、續建項目33個、投產項目3個,總投資184億元;河源國家高新區新動工項目11個、總投資21.35億元,新投產項目10個、總投資21.7億元。
做好“保姆式”“一站式”服務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為確保項目加快推進,各縣區拿出“十八般武藝”。
源城區提出,將牢固樹立“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的效率意識,強化要素保障,優化項目建設環境,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東源縣將深入落實好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帶頭為企業解決融資難、用工難等實際問題;和平縣將強化項目引進建設全流程服務,對在談、簽約項目實行縣領導掛鉤聯系負責制,對在建項目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早建成、早投產;龍川縣將實行縣領導牽頭項目制,全力以赴當好企業“服務員、推銷員、保安員”,搶抓施工黃金期,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全力推進26個省市重點項目和37個縣重點項目建設。
此外,紫金、連平、江東新區、河源國家高新區紛紛表示,將增強服務意識,健全要素保障、重點項目跟蹤監測和協調調度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堵點”“卡點”問題,提高項目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效率,更好地服務項目建設。
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熱潮
招商引資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開展精準招商,實行“一把手”抓招商,壯大招商引資“海豹突擊隊”,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掀起招商引資工作熱潮。
東源縣表示,將聚焦主導產業、鏈主企業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力爭今年招引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20個;和平縣將加快1815畝擴園步伐,持續開展園區閑置低效用地和廠房清理行動,力爭今年供地40萬平方米以上;連平縣將推進800畝土地開發、600畝低效閑置土地整治,新建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扎實做好“補鏈延鏈強鏈”文章,積極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加工、水經濟、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等產業集群;河源國家高新區將狠抓高質量產業招商工作,堅持項目為王,做大做強產業能級,確保全年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30個、新動工項目25個、新投產項目20個以上……
以項目論英雄,以發展論能力,河源再次擂響以大干快上之勢抓項目、促發展的戰鼓。
(本報記者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