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第五場縣區現場會走進東源,全面檢閱東源發展“成績單”
全力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主力軍
□本報記者 郝曉楠 方新苗
“東源積極對沖不利因素影響,形成了發展的‘小氣候’,為全市經濟穩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昨日,市幾套班子領導以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一同走進東源縣,深入園區、企業、項目現場,實地感受基層發展一線的生機活力,共同為東源開創又快又穩發展新局面出謀劃策、“把脈問診”。
以工業化思維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在東源縣船塘鎮群豐村和黃沙村的山林間,一大片現代化樓房坐落于此,如果不進去察看,絕不會想到這些樓房竟然是豬舍。走進6層高的樓房,一間間寬敞明亮的“育肥室”讓人大開眼界,這里配備了現代化喂養設備、高壓清洗設備、污水循環處理系統、自動除臭系統,全部實行機械通風、機械喂料、機械刮糞等智能化生態養殖模式,不僅大大提升產能,還有效解決了排污問題。
這里是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船塘鎮投資建設的生態種養結合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擬規劃建設3個養豬生產基地、1個藍莓種植園和1個西柚種植園,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出欄生豬78萬頭、果蔬供應6000多噸、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年產值可達20億元,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我們還將同步在這里投資建設東瑞生豬屠宰加工及預制菜生產基地項目,不斷延伸生豬產業鏈。”東瑞集團負責人表示。
東源擁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全市數量最多,我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六成在東源,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大有可為。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正是“東源路徑”。在燈塔鎮,廣東新供銷天業(東源)農產品冷鏈加工基地項目正加快建設,該項目是目前我市最大的冷鏈產業,建成后可為企業提供食品安全檢測、農產品加工、城際配送、冷鏈干線、預制菜加工等系統服務,助力河源優質農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各地。
從生產端到供銷端,從產品升級到物流體系,東源正加快推動農業向二、三產延伸,向精深加工延伸,向高附加值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正不斷發生“聚變效應”。
堅持“項目為王”
工業發展蹄疾步穩
在位于仙塘鎮的東源縣先進材料產業園,廣東晟源永磁材料等一批優質項目的現代化廠房正拔地而起;走進位于深圳鹽田(東源)共建現代物流園的萬利科技項目,廠房主體建設已經全部完成,部分生產線正在進行試投產,主要生產家具環保新材料,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0億元以上……塔吊林立、設備轟鳴,在東源縣工業園區里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讓與會人員充分感受到東源工業發展的磅礴能量。
“無工不富”。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今年以來,東源縣圍繞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把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擺在重要位置,瞄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始終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平臺擴容增效,積極開展全鏈條精準化、專業化招商,引導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深入實施“首席服務員”制度,用心用情助企紓困,抓實實體經濟穩增長。
數據顯示,目前東源共有工業企業39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5家。今年1-7月份,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26.74億元、增長8.8%,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7.77億元、增長6.5%,完成工業投資24.47億元、增長59.5%,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千方百計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東源貢獻
“項目建設‘大干快上’,產業發展‘全面開花’,發展態勢非常好……”看項目、摸情況、聽匯報,現場會期間與會人員紛紛點贊東源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大家還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東源縣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精準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中肯意見建議,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要增強大局意識,盡力而為,促進經濟回穩向上。”“要持續抓實產業發展這個硬支撐,堅定產業興縣、項目為王主路徑,為全市做大做強‘五大產業’作出貢獻。”“要乘勢而上、優化環境,招引更多優質項目。”“要集中資源力量投向燈塔盆地,形成‘眾星捧月’發展格局。”“要加快推進學府大橋等交通項目建設,全面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要依托好山好水多做文章、多做探索,不斷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打造綠色發展的樣板。”……
這次現場會,既是全面檢閱,更是加油鼓勁。東源縣委、縣政府表示,將以“行至半山勁更足”的攻堅精神和“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奮斗姿態,千方百計抓發展、護穩定,努力開創又快又穩發展新局面,為我市加快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和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東源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