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市司法局:以高質量法治建設護航發展

2024-02-06 11:31:08 來源:河源日報

2b032ee42c0a9386a7a8e0e53ae5b85b_hyrbs0206005_001_01_s.jpg

■我市開展2023年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

e56afbab325350a3803fdc697b4753ec_hyrbs0206005_001_02_s.jpg

■2023年4月,東源縣工業開發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河源仲裁委員會服務點揭牌成立。

ec0d5513ed3ca44b64b71af99f1f8d40_hyrbs0206005_001_03_s.jpg

■市司法局組織召開《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送審稿修改稿)》專家論證會。

5108e27618ebb7f2181535bf00d65d89_hyrbs0206005_001_04_s.jpg

■我市積極開展法治體檢活動,護航企業發展。

a3549fde0fe37e3e9b9cfa58bc383a2c_hyrbs0206005_001_05_s.jpg

■市司法局通過標牌、海報等形式,將公共法律服務知識覆蓋千家萬戶、田間地頭。

閱讀提示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加碼。2023年,出臺《河源市司法局關于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名義印發《河源市2023年法治社會建設工作要點》,細化年度工作任務,進一步夯實法治河源建設基礎,為河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聚合良法善治新動能。加快完善我市政府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規規章體系,推動立法提質增效,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成效彰顯。“五老一賢”工作法、“禾坪說事”“老吳調解室”等矛盾糾紛化解方法獲省、市推廣。

突出助企紓困,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河源公證處聚焦企業、群眾實際需求,優化服務,為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2023年,共受理案件3554件。其中,涉外案件705件、涉港澳臺案件400件。

2023年,市司法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聚合良法善治新動能 助推城市品質提升

2023年1月1日,《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地級市首部聚焦暴雨災害防御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此《條例》的出臺正是我市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的最新舉措。

2月8日,市司法局召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會議,要求不斷完善法治建設推進機制,夯實法治建設基層基礎,持續推動河源市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任務落地落實。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慶鐸提出,要充分發揮高質量立法的引領作用,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深入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續深化公共法律服務改革,努力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

去年,市司法局加快推進重要領域立法,推進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建設,加強立法后評估工作,著力打造法治建設新樣板。

在立法工作中,市司法局進一步加強與市人大常委會立法的協同,發揮人大在政府立法各環節組織協調上的主導作用,通過參加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實地調研、立法座談會、立法推進會以及協同改稿等形式,認真做好相關地方性規章、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和合法性審查工作。

2023年,開展《河源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推動出臺《河源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修改《河源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辦法》,推進《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立法。

據統計,我市有水飲料及食品產業企業近50家,名聞中外的河源水資源正源源不斷變成“流體黃金”。優質豐富的水資源,離不開水源地高水平生態保護。為了保護新豐江水庫水質,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市司法局指導市生態環境局起草了《河源市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條例》,目前已通過向社會公眾、各縣區政府和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市政府法律顧問、市政府立法咨詢專家等多種方式征求意見,后續將在此基礎上,對送審稿認真組織修改、出具合法性審查報告。

讓城市生活更加和諧宜居,更加幸福美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價值追求,城市的文明程度與城市的品質密切相關。

2023年12月1日,《河源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我市制定的第七部地方性法規。該《條例》涵蓋了公共秩序、公共衛生等14個方面的文明行為規范和弘揚社會正氣等4個方面倡導的文明行為規范。該《條例》有效彌補了我市在文明行為立法方面的空白。

提質增效 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任務

市司法局緊盯提質增效,全面落實法治政府、法治河源建設任務,持續深化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與合法性審查,有序推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執法和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再上新臺階。

2023年5月,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名義印發《河源市2023年法治社會建設工作要點》(下稱《要點》),細化年度工作任務,進一步夯實法治河源建設基礎。《要點》包括法治社會建設6個方面19項重點工作任務。《要點》的出臺,是扎實推進全面依法治市,一體推進法治河源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確保了法治建設系統性和完整性,對推動河源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落地落細具有重要意義。《要點》明確各地各單位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市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法治建設部分)和法治河源建設考評。

2023年12月7日,市委依法治市辦與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陣地和河源市法治人才培訓基地揭牌儀式,為新時代法治河源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據了解,2023年共審查(核)市政府和市直部門規范性文件47件,其他政策類文件110件,共提出了183條合法性審查意見,并進一步提出調整完善建議80余項,提出的意見建議全部被市政府或者市直部門采納。共審查市政府轉辦件、部門請示件、合同協議等82件,參與市政府或有關部門組織的工作會議32余次,提出意見建議205余項,為市政府科學依法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全年共組織市政府法律顧問出具法律意見書111份,召開專題研究會議12次,提出法律意見353余項。

護航發展 打造更優法治營商環境

2023年,市司法局積極推出多項舉措,完善法律服務“聯企”“強企”“助企”機制,不斷以法治引擎為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2023年4月7日,全市首個開發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河源仲裁委員會服務點在東源縣工業開發區揭牌成立,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一次探索和嘗試,對推動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創新舉措,在助力企業完善治理結構、防范法律風險,促進企業依法管理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保障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2023年5月,《河源市司法局關于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出臺,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為河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措施》圍繞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對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推進制造業當家、服務保障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強化社會民生保障、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內容,推出十條法治保障舉措。

2023年9月6日,廣東省首個訴訟仲裁服務站——江東新區訴訟仲裁服務站在江東新區工商業聯合會舉行揭牌儀式。訴訟仲裁服務站的設立是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聯動機制的一次創新性探索,也是訴訟與仲裁銜接機制的初步嘗試,旨在形成高效、快捷的“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營造更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截至去年底,江東新區訴訟仲裁服務站共受理案件135宗。其中,經積極聯系但因當事人拒絕配合及無法聯系退回法庭的70宗、成功辦結案件25宗、在辦案件40宗。

為民服務無止境

全面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

2023年,市司法局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全市現已建成101個示范性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960個示范性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律師事務所3名專職律師進駐12348廣東法網平臺在線提供法律服務。根據廣東法律服務網月報反饋,我市去年1月至11月服務情況獲得省司法廳肯定,在全省排名前列,3名值班律師咨詢服務量排全省前20名,分別為群眾提供了6600次服務,占本地群眾服務需求量的93.32% ,更好地保障群眾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去年8月25日,連平縣“無人律所”鄉鎮全覆蓋揭牌儀式在元善鎮順利舉行。連平縣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村(社區)法律顧問及“無人律所”實體建設全覆蓋,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群眾觸手可得的公益性法律服務自助區,切實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

去年11月,駐東源縣黃田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工作人員致電咨詢河源公證處,稱在東源縣黃田鎮清溪村居住的張某符合申請低保戶的條件,但需要到戶籍所在地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調取婚姻信息并辦理戶籍遷移等事宜,張某因身患疾病多年,行動不便,無法前往戶籍地湖南省辦理相關手續,希望通過辦理委托公證,幫助張某解決問題。河源公證處當即回復為張某開通公證法律服務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

結合工作人員對張某家庭情況的描述及公證員上門公證了解到的情況,河源公證處確認公證申請人張某符合公證費用減免條件,立即啟動了公證法律援助程序,為其免去了公證費用。當公證員辦理完所有手續,將公證書送到張某手中時,張某流下了眼淚,并緊握住公證員的手激動地說道:“感謝你們提供上門服務,解決了我幾十年的難題。”

2023年,河源公證處緊緊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在保障民生、優化營商環境等項目中繼續擔當重要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法律保障作用,維護了社會穩定。河源公證處共受理案件3554件,其中,涉外案件705件、涉港澳臺案件400件、國內案件2449件。河源公證處嚴格把好公證質量關,無假證、錯證的發生、無違反“公證執業五不準”的情形。

在法律援助方面,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提高法律援助質量,創新便民服務措施,推進法律援助高質量發展。在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中充分發揮法律援助作用,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在人事勞動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個,組織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45宗,開展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題宣傳活動9次。

縱深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2021年6月,司法部部署推進“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自“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開展以來,市司法局一直發揮法治在加強基層治理、服務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縱深發展,不斷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五老一賢”工作法、“禾坪說事”“老吳調解室”等矛盾糾紛化解方法獲省、市推廣。

2023年10月,河源市舉辦首屆人民調解員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不斷推動全市人民調解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2023年12月12日,在廣東省人民調解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中,河源代表隊以思維敏捷、沉著應戰的突出表現脫穎而出,在決賽中獲得團隊賽二等獎(分數排名第二),選手羅家蕾憑借過硬的業務知識和出色的臨場發揮獲得個人賽二等獎。

“村里環境美了,文化氛圍濃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我們的日子過得很舒心。”聊起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這些年的變化,當地村民敞開心扉,說出了心里話。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這是司前村學習“楓橋經驗”的直接體現和生動實踐。司前村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不斷將自治、法治、德治優勢,轉化為加快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動能,打造出符合河源實際、具有當地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司前樣本”。

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于2022年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的沙溪村產業振興、生態優美、環境宜居、法治文明,現有2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和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入駐。“法治沙溪”,走出了一條產業興起來、區域活起來、群眾富起來、環境美起來的發展新路子。

據了解,目前,全市已高質量完成10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和89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培育“法律明白人”5927名,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1129戶,提前并超額完成了省定目標任務。

■組稿: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鄭文翀

    上一篇:聚政法磅礴之力 護航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