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母攻堅戰:揭開大規模解放華南序幕
■龍川老隆紀念“八一”建軍節暨龍母戰斗大捷祝捷大會。攝于1949年8月1日。 (資料圖片)
■龍母鎮葛布嶺鄧屋彈孔斑斑的樓閣
核心提示
龍母大捷,“使華南解放區空前得到擴大和鞏固”,是歷時1個多月的老隆戰役的最后一戰,也是九連區解放戰爭的最后一戰。大規模解放華南的序幕,由此拉開。
01
敵軍三面來犯
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下稱邊縱)東江第二支隊(下稱東二支),在起義的廣東省保安第十三團配合下,一舉解放國民黨龍川縣政府所在地佗城;隨即集中主力部隊,圍殲駐老隆的廣東省保安第四師師部及所屬保安第五團。1949年5月,老隆戰役結束后,九連區及整個粵東北軍事和政治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九連游擊戰活動范圍的10多個縣先后解放。
為適應大兵團陣地戰的要求,6月上旬,邊縱在嚴尚民參謀長主持下,在老隆水貝對九連區武裝隊伍進行整編,建立主力正規團。
東二支主力三團整編為邊縱獨立四團第一營,麥啟華任營長,曾坤延任副營長,陳君明任教導員。全營官兵600多人,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營部1個副官室(軍需)1個衛生隊,每個連4—6挺輕機槍、2門火箭筒、2門六零炮,步槍都是美、德、日造,戰士配2枚日式手榴彈;機炮連配2門德造迫擊炮、2門火箭筒、2門六零炮、2挺德國造馬克申重機槍。
當年6月,龍川縣人民政府成立后,各區、鄉、村人民政權和群團組織相繼建立。但對龍川新生政權產生威脅的國民黨軍事力量,約有三支:一是從河源沿東江直上藍口窺視老隆的一九六師,二是從興寧向五華新橋、龍川鐵場進犯的胡璉兵團殘部,三要從上坪竄回龍母的黃道仁、謝鴻恩自衛總隊。這三支敵軍從東、西、北三面形成對老隆的大弧形包圍圈,伺機反撲,打通東江、韓江交通聯絡線。根據敵情,邊縱和東二支司令部均由老隆轉移到和平林寨。
02
大戰前的交鋒與試探
1949年5月,東二支曾經伺機截擊國民黨龍川縣自衛總隊長黃道仁部,但未能奏效。
東二支司令部命鄭忠(中共川中工委書記)、鄭板(川中游擊隊領導人之一)帶領在登云地區活動的游擊隊和民兵共300余人,占領龍川通往五華的交通要道——藍關公路,一方面準備阻擊在五華岐嶺來老隆增援的保安第五團1個營,另一方面截擊黃道仁部。
5月16日下午,黃道仁率部從鶴市出發,黃昏時到達通衢的花樹頭,遠遠見到游擊隊已占領藍關一帶,便乘夜從登云洋塘經十二排逃至川北,成為漏網之魚。
黃道仁率縣總隊逃到上坪后,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任命他為龍川縣長,由黃惠疇當秘書,謝鴻恩為縣自衛大隊長。
黃道仁升官之后,想出各種法子要扳回局面。他以談判投誠為名,派謝道佐赴龍川縣人民政府商談,借機打探老隆虛實。謝道佐原為保安十三團第一營營長,曾天節率部起義時,他表示反對,后投奔黃道仁。
邊縱政治部負責人、原中共九連地委書記、東二支政委兼龍川縣委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魏南金,在老隆鎮接見謝道佐,提出談判投誠條件。謝道佐稱,談判條件中關于繳交槍支的條款,須由人民政府派員和黃道仁直接談判。
龍川縣人民政府教育科科長張鶴文奉魏南金之命,邀隆師教員黃崇禮前去勸說黃道仁棄暗投明。但黃道仁以“軍務繁忙,無暇接見”為由,拒絕面見張鶴文、黃崇禮。
魏南金親率邊縱四團參謀長陳蘇、龍川縣公安總隊長黃仕標挺進白佛,召開軍事會議,組織部隊與民兵,追殲黃道仁。黃道仁北逃贛南,流竄至粵贛邊境。
此時,為統一部署反擊國民黨部隊新的進犯,邊縱梁威林副政委電話告知魏南金回師老隆參加會議,魏留下駱仰文、黃仕標在川北地區監視。不久,黃仕標部追殲赤光自衛隊后,亦奉命回師老隆。川北地區只留下駱仰文和縣公安總隊副總隊長楊榮烈及部分公安中隊員。
6月底,從淮海戰役敗退贛南的胡璉兵團殘部竄往粵贛邊境,占領閩粵贛梅縣、興寧等地。黃道仁得到胡璉部支持,以謝鴻恩為急先鋒,于7月初偷襲永和圩,包圍龍川縣公安總隊駐龍母圩的黃鐵山中隊。該中隊堅守營房3天,到第4天,總隊長黃仕標命令田青、鄭板帶領部隊,從老隆出發,日夜兼程趕至龍母。黃道仁、謝鴻恩見狀,逃至興寧投靠胡璉。
正當老隆外圍的保衛戰擊退國民黨一九六師與胡璉殘部的進犯之際,黃道仁、謝鴻恩妄圖以龍母為跳板,伺時進攻老隆。魏南金讓黃仕標把駐龍母地區的公安部隊后撤,誘敵深入。黃道仁、謝鴻恩以為邊縱兵力不足,立即率部竄回龍母圩。
7月中旬,黃道仁、謝鴻恩率部與興寧地方匪特頭目謝海籌聯系,向胡璉求援,期待其部與一九六師逆江而上夾擊老隆。
03
東二支三團整編
劍指龍母
為保衛老隆,捍衛新生的龍川人民政權,魏南金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傳達邊縱指示,作兵力部署:老隆外圍由邊縱第四支隊(原曾天節起義部隊整編)負責阻擊來犯之敵,邊縱四團部分主力、縣公安總隊和各區常備民兵等負責圍殲龍川縣內殘敵。
縣主要領導作了具體分工:副縣長鄭風(鄭子明)到鶴市,負責配合邊縱部隊阻擊五華、興寧方向之敵;副書記劉春乾到佗城,負責協助東二支主力和邊縱阻擊河源方向之敵;副縣長駱仰文往川北黎咀,加強對縣公安總隊副總隊長楊榮烈的武裝及其他地方武裝的領導,負責組織圍殲龍川自衛隊殘敵;縣委組織部長劉波率機關部分干部轉移至黎咀后,協助駱仰文開展工作;魏南金和縣公安總隊長黃仕標率部隊扼守坐鎮老隆。
隨后,邊縱決定成立龍母戰斗指揮部,魏南金任總指揮,四團參謀長陳蘇任前線指揮。魏南金在老隆水貝召開會議傳達邊縱指示。四團副政委湯山、參謀長陳蘇、一營營長麥啟華、教導員陳君明、副營長曾坤延及黃仕標等參加會議。四團一營原系東二支主力團隊,戰斗力很強,轄珠江隊、桂林隊、云南隊、九江隊等,滿員裝備,計640余人。縣公安總隊遴選鄭板、朱文和、李青等6個連約600多人,與邊縱四團一營一起,圍殲黃道仁、謝鴻恩殘敵。
四團一營在老隆水貝接到了攻打龍母的命令,這是主力三團整編為邊縱獨立四團的第一個戰斗任務。600多名官兵聽到這個消息,情緒激昂。
04
藕絲塘村圍殲黃道仁
7月22日,參謀長陳蘇在龍母白佛召開戰前作戰會議,對各隊任務作出具體部署與安排,決定把前線指揮部設在大塘村隆泰鄉中心小學,一營主要負責圍殲駐葛布嶺的謝鴻恩部,縣公安總隊圍殲駐藕絲塘村的黃道仁部,當地鐵場區政府副區長黃剛負責后勤和民兵支前工作。
23日晚,各部隊已秘密完成包圍敵人任務。24日拂曉,龍母戰斗打響。黃道仁部分駐在藕絲塘村各農舍。被槍聲驚醒后,黃道仁率一部人馬沖向屋后登山,想占據有利地形,途中遭遇公安總隊,趕緊掉頭返回,趁大霧混雜在村民中從稻田逃走。在向石角圩逃竄時,黃道仁遭公安總隊楊群、鄭板中隊追擊,副官被擊斃;剛逃至石角圩,又被埋伏在此的民兵截擊,秘書被擊斃。最后,黃道仁率30多人逃往興寧投奔胡璉兵團殘部;3個中隊及特務隊被圍殲。張亞石自衛隊30余人逃到赤光后,向人民政府投誠。
此戰,殲黃道仁部300余人,繳獲長短槍300余支、機槍10挺、軍馬3匹,其他物資一批。
05
鄧屋攻堅活捉謝鴻恩
圍殲黃道仁部戰斗一結束,公安總隊立即與邊縱一營日夜輪番圍攻在葛布嶺鄧宏昌屋負隅頑抗的謝鴻恩部。
鄧屋屬東江地區俗稱的“地主樓角(閣)”,石灰墻到頂,屋后有山環抱,山比屋稍高,正面3個大門,前面有1.6米高的圍墻,背山面水,屋前有池塘和龍母河,左右為開闊地,還有兩個呈掎角之勢的樓閣(炮樓),易守難攻。
當時一營只有輕武器無攻堅裝備,打了一個白天仍未能攻克,決定在24日晚上用地雷爆破。但因謝部在屋外墻布下很多大小明暗不等的槍眼,爆破組在火力掩護下幾次突擊,均未能靠近屋墻。
25日中午,魏南金應陳蘇請求,從邊縱調來一個炮排。迫擊炮、重機槍、六零炮……一起開火,地動山搖。但鄧屋極其堅固,竟然頂住了炮擊。當晚,我軍用廣播筒高聲喊話勸降,未果。
前線指揮部決定組成“突擊隊”“敢死隊”輪番進攻,以八仙桌板內釘濕棉被當防彈工具,趁黑摸到鄧屋屋檐下強攻。這種客家高宅大院的防御性能太強大,這次進攻仍然未能奏效。
26日,前線指揮部進行戰斗再動員,組成3個“敢死隊”突擊組,每組15人;制定聲東擊西作戰方案,公安總隊輪番在右邊佯攻以吸引敵人,突擊組埋伏于左邊河堤側,擇機沖到左側屋檐下用地雷轟開缺口,沖入敵營。當晚9時許,東西兩翼同時展開猛烈進攻,謝鴻恩部難以招架。
當時遭我軍炮擊的鄧屋左側墻壁已明顯松裂,從這里炸開缺口是最佳決策。27日凌晨2時,潛伏于河堤側的突擊組,由被譽為“鋼鐵連”的珠江隊連長歐陽珍帶領,在輕機槍、火箭筒等掩護下,火速沖到左側屋檐下,進行地雷爆破,炸開橫屋第三間墻下的大缺口。3個突擊組乘勢沖入屋內的兩個炮樓和大廳,在大小巷縱橫的鄧屋里,和敵軍展開一場異常激烈的巷戰。散在各個房間角落暗處的謝部,有的負隅抵抗,有的舉槍投降。因點燃竹枝照明搜索敵人,引起火藥桶大爆炸,致使我軍2名戰士犧牲。
2小時的巷戰,以活捉謝鴻恩告終。27日晨,受傷的謝鴻恩被人用竹籮抬到群眾當中,接受審判。
這場戰斗,謝鴻恩部300多人被全殲,俘獲大隊長謝鴻恩、營長謝道佐及中隊長黃雪雄、何乙添、謝錦文等180余人;繳獲輕機槍8挺,大小槍支280多支。龍川縣境內最后一股國民黨軍隊勢力被徹底消滅,老隆戰役的勝利得以鞏固。
06
老隆戰役揭開
大規模解放華南序幕
勝利來之不易。在龍母攻堅戰中,有6位同志獻出了生命,50多人負傷,有10多人是火藥桶爆炸燒傷的,4位突擊隊長除歐陽珍犧牲外,莊九、袁創、凌章全部負傷,一批突擊隊員燒傷。
7月28日,參戰部隊和民兵及附近群眾,在大塘村隆泰鄉中心小學舉行祝捷暨公祭烈士大會。在向烈士致哀后,指戰員們抬棺護柩,將烈士安葬到山上。
8月1日,龍川縣人民政府在老隆鎮舉行隆重的萬人大會,慶祝龍母戰斗大捷。歐陽珍烈士遺體,根據遺愿,安葬于老隆陵園山。
粵贛湘邊縱隊司令、政治部對參戰部隊分別致電嘉勉,獎勵了戰功卓著的指戰員。魏南金傳達了邊縱司令部給龍母戰斗參戰部隊的嘉獎令和龍川縣公安總隊改編為東二支二團的命令(團長黃仕標、政委劉波)。
數十年后,身經百戰的鄭群回憶起這場戰斗,感慨地說,老隆戰役中,雙方投入的兵力、作戰范圍、交戰激烈程度、殲敵數量和繳獲武器數量,在華南地區游擊隊戰史上實屬罕見。
當年《華商報》在評論老隆戰役的重大意義時稱,“使華南解放區空前得到擴大和鞏固”。老隆戰役,揭開大規模解放華南地區的序幕。
文/圖 本報記者 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