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建議督辦“落地有聲” 實事惠民“暖在民心”

——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回眸

2021-02-01 09:54:07 來源:河源日報

■2020年6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吳善平率全國、省、市三級人大代表調研我市民宿健康發展情況。

■2020年11月30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我市的全國、省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對我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視察。

■文/圖 本報記者 謝少娜

通訊員 鄒菡萏 吳賀敏

設立農產品檢測機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加快推動群豐路和紅星東路等市區瓶頸路貫通,出臺相關制度推動民宿發展,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加強紅火蟻防治,推動西堤路親水步道護欄修繕,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代表建議辦理和督辦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嚴格落實辦理工作責任制,不斷創新督辦方式,找重點、破難點,采取“面對面”督辦的方式,有力推動了代表建議的辦理落實,推動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

傾聽群眾心聲,回應民生訴求。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圍繞深化改革、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方面共提出建議107件,其中,由政府系統辦理的94件,其他部門辦理的13件。107件建議中,工交財經類17件,農村農業類25件,城建環資類20件,教科文衛類23件,政策法規類19件,其他類3件。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關于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快貫通紅星東路等市區瓶頸路的建議》《關于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3件建議被確定為重點建議。

一年來,市政府和各承辦單位高度重視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牢牢抓住溝通協商與調查研究兩個關鍵環節,著力在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充分溝通上下功夫,堅持抓重點、破難點、找方法的工作思路,認真做好重點建議辦理工作。與此同時,為加強與承辦單位的溝通聯系,推動代表建議得到更好辦理落實,市人大常委會繼續實行相關工委掛鉤督辦重點建議和聯系督辦其他建議制度,從中選取“關于修繕西堤路親水步道護欄的建議”“關于完善市區道路命名與門牌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強紅火蟻防治的建議”3件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代表建議開展“面對面”督辦,組織領銜代表與承辦單位現場察看辦理情況,提出改進措施,推動建議盡快落地見效。在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代表建議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A類)29件,占總數27.1%;列入年度計劃解決的(B類)54件,占50.5%;列入規劃將逐步解決的(C類)20件,占18.7%;因條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無法解決,或者所提建議留作參考的(D類)4件, 占3.7%。對于辦理結果,代表表示“滿意”的83件,占77.5%;表示“基本滿意”的24件,占22.5%。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綠色發展、質量至上。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賴啟靈、駱海泉提出《關于建立農村產品溯源體系,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的建議》,提出我市農產品質量監控追蹤在制度上沒有完整的體系,農產品市場缺乏系統完善的溯源追溯系統,建議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溯源監控體系。建議的辦理得到了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強化市場整治,并加大了專項資金的投入,建立了市縣鎮三級監管體系,開展了追溯平臺應用,強化溯源管理,確保了我市農產品食品的全面安全。

據了解,目前,我市市直和6個縣(區)都設立了農產品檢測機構,配備了專業人員,購置了檢測設施,并且均通過了省農業農村廳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實驗室考核認證,農產品定量檢驗檢測工作正常開展,農產品質量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9.77%。同時,我市還采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項目安排、品牌推選、產品認證和農展會相掛鉤措施,全面推廣應用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截至目前,全市省級以上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三品一標”410家市場經營主體已全部應用國家追溯平臺實施電子追溯,超額完成農業農村部“2020年12月1日前合格證使用率應達到50%以上”的要求,逐步實現農產品帶追溯碼上市。

市人大常委會在組織檢查組對該建議辦理情況進行檢查后,認為主辦單位在壓實辦理責任、完善體系建設、加強市場整治、強化溯源管理等方面下了功夫,狠抓落實農產品質量監管的系列工作和農產品溯源平臺的利用,做到了有機構、有隊伍、有監管、有保障。同時也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和隊伍建設,完善檢測設施和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提高農產品生產安全水平。

★關鍵詞:民宿發展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鄉村旅游市場的開拓,民宿漸漸成為了旅游市場的“新寵”。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游玉文、潘建斌提出《關于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指出民宿作為旅游市場的“新寵”正成為旅游經濟的下一個風口,我市作為北部生態發展區,鄉村旅游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但在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吃、住”一直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短板,促進民宿發展就是推動鄉村旅游。目前,與其他地市相比,我市民宿的發展還存在體量較小、特色偏少、品質較低、美食少、產業鏈短等不足,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貫徹實施《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準確把握我市民宿發展脈絡,制定加快發展我市鄉村民宿業的貫徹實施意見,堅持規劃先行,完善民宿公共配套,加強招商引資力度,集中打造“小而特”民宿,形成鄉村旅游“精品名片”,引導民宿行業健康發展。

兩位代表的建議得到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多次就此開展了專題調研,并通過出臺《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河源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為河源民宿業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2020年7月,我市還成立了河源市民宿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作用,助推民宿企業發展。同時,市文廣旅體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也通過走訪、調研摸清我市民宿發展狀況,創新營銷方式宣傳擴大民宿品牌影響力,并不斷加強民宿行業發展項目資金扶持,通過舉辦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鄉村旅游沖鋒號”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日前,我市還出臺了《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進一步為民宿規范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促進河源民宿產業的規范化經營和健康發展。

在督辦推動代表建議落實的同時,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也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做好民宿發展的規劃引領,堅持特色經營,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創建、中小學生研學課程等,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讓經營者獲得更多的實惠。

★關鍵詞:瓶頸路貫通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脈,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潘建斌、邱敏提出《關于加快貫通紅星東路等市區瓶頸路的建議》,提出市區紅星東路、群豐路、新興路等瓶頸路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出行,建議盡快將市區興源東路、群豐路、新興路、建設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納入2020年工作計劃,并有序推進落實。

建議涉及市區群豐路改造項目、新興路西段改造項目、建設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紅星東路貫通工程等四個項目。《關于加快貫通紅星東路等市區瓶頸路的建議》交辦后,市政府和相關承辦部門高度重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推進建議辦理工作,相關部門迅速成立重點建議辦理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制定辦理工作方案及相關路段改造的實施方案,深入實地摸查調研,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相關路段交通狀況得到改善。

據了解,截至目前,市區群豐路、紅星東路(文昌南路至建設大道段)已建成通車,新興路經市交警部門優化調整南行方向交通后,道路通行壓力有所緩解,建設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及文昌南路通道工程已完成立項、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計劃爭取于“十四五”前期完成項目建設。

在檢查該建議辦理情況后,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表示,實現紅星東路等市區瓶頸路的貫通對改善交通狀況、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部分項目進展緩慢及財政資金較為緊張等問題,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協調配合,加強跟蹤督辦,攻堅克難,化解項目建設梗阻,盡快推進瓶頸路貫通工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設人民幸福心城。

★關鍵詞:紅火蟻防控

近年來,我市農村大片土地陸續遭受紅火蟻侵害,破壞力強、難以防治的紅火蟻已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對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三農”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賴啟靈、何麗琴、張書娜提出了《關于加強紅火蟻防治的建議》,建議政府要高度重視紅火蟻的發生和防控情況,牽頭組織對紅火蟻進行撲殺,科學制定防控防治方案,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傳授防治經驗;研發或統一采購有效防治紅火蟻藥劑,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服務。

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代表建議的辦理。為抓好紅火蟻防控工作,我市不斷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日前,我市成立了農作物病蟲害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時制定了《河源市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按照“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屬地實施”的原則,層層分解工作責任。除積極做好紅火蟻疫情的普查、監測工作外,我市還不斷加強紅火蟻防控知識的宣傳和防控技術的培訓,增強群防群控意識。2020年,全市各縣區共發放紅火蟻防控宣傳資料約5萬份,投入防控藥劑約37噸,防治面積約12萬畝。接下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強植保體系建設,完善防控機制,加強普查監測,堅持不懈抓好紅火蟻防控知識宣傳,確保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道路命名

城市街道門牌是彰顯城市形象的直接體現,體現城市的文明和秩序,反映了城市管理規范程度和管理水平。人大代表許建青在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提出了《關于完善市區道路命名與門牌管理的建議》,指出市區道路命名和門牌管理存在路名模糊、有牌不裝、殘舊遺失、規格不一、私自制作、隨意安裝等問題,建議加強完善道路命名與門牌管理,加大宣傳,提高廣大群眾認識對門牌路牌號的使用。

針對該代表提出的建議,2020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通過察看實地、聽取匯報和交換意見的形式“面對面”督辦該代表建議的辦理落實工作,要求各有關單位要提高認識道路門(樓)牌的重要性,加強統籌協調,制定整治方案,分步實施推進。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建議辦理,聚焦“病癥”,找出“病因”,按照《河源市地名管理辦法》和《河源市門(樓)牌管理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從部門職責分工上抓好問題的整改落實。

對道路名稱模糊易混淆等問題,市民政局于2020年8月份就道路命名工作開始整改,組織人員進行實地調研。為解決市區門(樓)牌缺編、丟失、破損、誤差等混亂現象,市公安局以河源高新區為試點,對該區范圍內的街路巷、門(樓)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采集標準地址入庫、編制二維碼門牌;市公安局源城分局于2020年9月至12月開展以門(樓)牌編制、安裝、更新、補缺、糾錯等為重點的門(樓)牌清理整改工作。市城管局對86條城市道路路牌進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存在破損、傾斜、模糊不清、路名未及時更新等問題道路路牌、交通指示牌48塊,目前已完成整改。此外,市公安局還將盡快修訂《河源市門(樓)牌管理實施辦法》,確保門(樓)牌編訂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關鍵詞:護欄修繕

市區西堤路親水步道靠河堤側修建,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步道長約1700米,仿木欄桿總長約3223米,該工程于2013年10月完工并開放使用。步道欄桿由于長年累月日曬雨淋、風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加之遭受2019年“6·10”“6·12”洪災影響,欄桿被河水長時間浸泡,損毀更加嚴重,甚至局部出現倒塌現象,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市民反映強烈。

為此,市人大代表吳利娥提出了《關于修繕西堤路親水步道護欄的建議》,建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將修繕護欄納入2020年市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和財政預算,及時修繕親水步道護欄,消除安全隱患,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

吳利娥的建議得到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城管局會同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到現場進行全面排查,在征求市財政、住建、代建部門意見后,請示市政府啟動親水步道欄桿重修工作,2019年10月,市直城建系統調度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決定啟動新豐江南岸親水步道欄桿及燈光的重修項目。據了解,重修項目起點位于小江橋下,終點止于公園東路。步道長約1700米,仿木欄桿總長約3223米,總投資約280萬元。目前,西堤路親水步道護欄修繕已完成。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