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

黨建紅引領生態綠 改革潮繪就新圖景

2025-06-23 19:01:03 來源:河源日報


hyrbs0623004_001_01_s[1].jpg


■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黨群服務中心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核心提示


在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的廣袤田野上,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網”的現代農業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片曾經因碎片化耕地而發展受限的土地,如今在黨建引領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下煥發新生。沙溪村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改革攻堅的強大動力,在破解耕地細碎化難題中探索出“小田變大田”的沙溪路徑,并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樞紐,構建起全齡友好的服務矩陣,實現了土地效益與民生福祉的雙重躍升。


黨建引領破困局: 全域土地整治中的紅色引擎


站在沙溪村新開辟的觀景臺上極目遠眺,曾經星羅棋布的小塊耕地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連片的大棚果蔬園和一棟棟嶄新的廠房。沙溪村村民朱大姐從生產車間走出,開心地說:“以前守著巴掌大的地刨食,現在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


按照“試點先行、全縣推廣”的思路,東源縣率先在沙溪村實施耕地集中整治試點項目,規模達7979畝,總投資1.83億元。曾經,這里耕地分布不均、碎片化嚴重,土地所有權分割、土地邊界不規整,耕地如散落的珍珠難以聚集。不規整的林地和道路降低土地利用率,生產成本攀升,農業機械化進程受阻,小塊耕地的設施匱乏、管理困難,撂荒和“非糧化”現象頻發。面對重重困境,沙溪村開啟了一場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攻堅之戰。


面對耕地碎片化、林耕布局錯位的發展困局,沙溪村率先提出“黨建+土地整治”工作模式,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推進中,全村黨員干部挨家挨戶開展政策宣講,將“山上換山下”的林耕布局優化方案講透說通。針對農戶擔憂的土地流轉權益問題,沙溪村聯合富鎮強村公司推出“流轉兜底+收益保底”政策,富鎮強村公司統一流轉兜底,國企對調出生態公益林進行兜底補償,保障群眾權益,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


如今,沙溪村的探索結出累累碩果。通過林耕空間布局優化和耕地集中整治,可調出林斑面積達1662畝,新增2765畝長期穩定利用耕地,耕地占比從40%上升至78%,小于5畝的耕地破碎化圖斑減少約31個,面積約65畝,“小田”成功變“大田”,耕地連片程度顯著提升。


產業導入帶來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順天鎮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給予企業長期穩定的土地租賃權和租金優惠,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提供貼息貸款、項目補貼等支持,并簡化審批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一系列舉措成功吸引廣弘國雞、美林油茶、富麗士食品、東源致鮮農業等10余個產業項目入駐,形成產業集群,推動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據統計,10余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達70億元,每年租金收益490余萬元,帶動300余人就業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約2.1萬元,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同時,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將整治區列為課題試驗基地,形成“土地整治—產業升級—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環。


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陡坡地綠化修復減少水土流失,構建了穩定的農田生態系統。農業生產與鄉村旅游的融合,形成了“田在景中、景在田中”的鄉村風貌。


服務聚力暖民心: 黨群共建中的治理創新


自“百千萬工程”推進以來,沙溪村錨定鄉村振興目標,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聚焦服務提質,通過空間重構、服務延伸、智慧賦能、共建共享等創新舉措,打造“黨建帶群建、服務促治理”基層治理樣板,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空間重構,打造多功能“紅色地標”。秉持“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理念,沙溪村投資280萬元建成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原封閉式辦公區變身開放式服務島,黨員示范崗標識醒目。該中心整合政務服務、黨群活動、協商議事、法治宣傳等功能,內設辦事大廳、村民議事廳等功能分區,聯動文化廣場、法治長廊等戶外陣地,構建“室內+室外”“服務+教育”立體化空間體系。開放式服務窗口與“便民服務角”提供20余項服務,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數據顯示,該中心年均接待群眾超過1000人次,群眾滿意度達98%。


服務延伸,構建全齡友好服務體系。沙溪村深化“黨建帶婦建”,組建11人巾幗志愿服務隊。通過“清潔家園我先行”“四點半課堂”“五保老人暖心行動”等20余場年度活動,化解矛盾糾紛50余起,展現“她力量”治理效能。


依托“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沙溪村打造法治文化廣場,組建黨員法治宣傳隊,年均開展法治活動30余場,培育15名“法律明白人”,矛盾糾紛化解率超98%,連續3年保持“零信訪”,于2022年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此外,沙溪村還推行“一戶四聯”機制,為困難家庭配備“鎮領導+鎮干部+村干部+社工”幫扶團隊,建立動態數據庫,搭建應急響應平臺。通過上門代辦、健康監測等服務80余人次,使突發意外風險發生率下降70%,織密民生保障網。


智慧賦能,探索高效治理“沙溪模式”。沙溪村創新搭建智慧應急指揮平臺,開發線上事件上報小程序,實現村民問題“一鍵上報”,事件辦結效率提升60%。全村劃分為6個網格,專職網格員提供高齡認證、醫保繳費等300余項代辦服務,辦理時長縮短70%。同時,引入“粵智助”平臺,打通211項政務服務事項,讓村民足不出村即可辦理醫保繳費等業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如今的沙溪村,正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隨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深入推進和黨群服務的持續優化,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必將書寫更多“黨建引領改革、服務凝聚民心”的精彩篇章,為東源“百千萬工程”作出新擔當新貢獻。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劉衍文 林宇鋒 傅澤彪 ■統籌: 李成東

 

    上一篇:金融“活水”潤沃野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