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成效明顯
快檢筑防線 安全護民生
■市食檢所工作人員對食用農產品進行快檢本報記者 陳思芬 攝
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這場沒有終點的戰役中,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防線。記者近日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憑借扎實有效的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我市在2024年廣東省食用農產品快檢質量評價中獲評優秀,同時也是全省主體優秀率為100%的兩個地市之一;2025年,市人大常委會檢查我市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時,該工作獲充分認可。
數據彰顯實力,去年至今年5月,我市累計完成食用農產品快檢213595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257批次,合格率達99.41%,攔截并處理不合格產品1654.6公斤。高頻次、廣覆蓋的檢測模式,如精準濾網,將問題農產品擋在市場之外。長期數據對比顯示,常態化快檢推動食用農產品合格率顯著提升,生產經營者自律意識不斷增強。快檢數據平臺還為監管裝上“智慧大腦”,通過風險預警鎖定重點監管對象,實現從“全面撒網”到“靶向監管”的高效轉變。
“快檢能讓我們商戶及時了解菜品質量,避免因不知情銷售問題產品。比如,今天檢測到產品有問題,我就會停止對這一菜品的銷售并更換另一家合格供應商。同時,消費者看到市場嚴格檢測,也會更信任我們,買得更放心。”源城區中心市場攤主蔡女士說。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多維度的扎實舉措。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連續多年被列為省、市 “十件民生實事”,市市場監管局將其納入重點工作與食品安全考核體系,制定貼合實際的快檢方案,從制度層面規范抽樣、檢測、人員培訓等全流程,確保結果準確權威。
在推進過程中,我市持續優化檢測布局,選取轄區內集貿市場、中大型超市等重點經營主體,以常住人口和市場數量科學分配任務,年均完成超14.76萬批次檢測。同時,完善質量體系,規范快檢室建設、設備配備與人員操作,邀請專業機構開展實操培訓考核,嚴格落實不合格產品處理及風險通報機制。此外,市市場監管局專項督導與縣區自檢雙管齊下,推動快檢工作質量持續提升,省考核優秀率逐年攀升。
與此同時,為擴大快檢工作社會影響力,我市積極開展“你送我檢”公開日活動。2024年以來開展11場活動,免費檢測蔬菜、水產品等樣品,現場公布結果,發放普法宣傳單3000余份,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快檢守護舌尖安全的力量。“以前覺得檢測很神秘,現在親眼看到工作人員這么專業、細致地檢測,還能當場出結果,感覺特別安心。以后買菜也更有底氣了,希望這樣的檢測能常態化。”市民吳先生說。
“今年以來我市共快檢64889批次,不合格350批次,合格率為99.45%,無害化處理不合格食用農產品466.15公斤,通過高頻次、廣覆蓋、快速檢測的模式,大量問題產品被及時發現并下架處理,有效降低了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的風險,依托食用農產品快檢技術,切實有效保障了我市人民群眾的飲食消費安全。”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升快檢技術水平,擴大檢測范圍,增加檢測頻次,強化督導跟蹤,精準分析快檢數據,深挖風險點。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快檢隊伍專業能力。豐富宣傳形式,開展更多便民活動,持續擦亮食用農產品快檢“安全名片”,筑牢食品安全防線。(本報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戴小茜 陳其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