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多吃 多元增值
連平縣大力發展鷹嘴蜜桃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桃農在分揀打包鷹嘴蜜桃。如今,桃產業已經成為連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之一。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春來桃花漫山野,夏至蜜桃壓枝低。走進連平縣上坪鎮鷹嘴蜜桃產業園,正是一派“希望的田野”景象,漫山遍野的蜜桃樹上,果實開始掛滿枝頭,長勢十分喜人。再過2個月,這些桃子將被采摘送至食客手中,為當地桃農帶來增收。
連平縣素有“中國鷹嘴蜜桃之鄉”的美譽。歷經多年發展,該縣已有鷹嘴蜜桃種植戶約8100戶,種植面積達8.8萬畝,產量11.2萬噸,產值高達21億元。近年來,連平縣將鷹嘴蜜桃產業作為富民興村的重點產業,全力做好“桃政策、桃品牌、桃科技、桃文旅”四篇文章,推動鷹嘴蜜桃全產業鏈提檔升級。今年成功入選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省發改委聯合發布的廣東省縣域特色產業目錄,成為富民興村的標桿產業。
科技賦能 小桃子變身“致富果”
上坪鎮是鷹嘴蜜桃的核心產區,萬畝桃林連綿不絕。
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上坪鎮星星紅農場,鷹嘴蜜桃已掛滿枝頭。農場負責人謝雨標正忙著給桃子套袋,為豐產豐收做準備。他介紹,套袋可防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還能調節果子色澤。謝雨標種桃20多年,從最初的200多棵桃樹發展到如今的60畝,深知農業技術的重要性。他回憶,2000年左右,大家種的桃子個頭小、賣相差,品質不佳,70克的桃子只能賣到1元一斤,不具備經濟效益,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也不高。
怎么辦?唯有創新。連平縣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合作,通過資金投入、科技賦能、引進專業人才等措施,在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品控提升等方面深化產學研合作,同時培養本地“土專家”。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謝雨標開始了技術探索。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專家教授的指導下,謝雨標在自家桃園應用短枝修剪(結合疏果)、套袋、使用有機肥等新技術,不斷提升果實的大小、顏色、口感等品質。經過多年努力,謝雨標種植的鷹嘴蜜桃實現價格翻番。嘗到技術甜頭的他,去年又率先試驗了最新的防雨棚種植技術,可以避免冰雹、極端雨水天氣對桃樹造成的傷害。
通過種植技術的持續創新,連平的鷹嘴蜜桃每5年實現一次代際升級,已實現從“1.0”到“5.0”的迭代升級,單果質量可達200克以上、甜度13%—15%,畝產量1.65噸。從去年的收購價看,普通鮮桃每斤可賣到8—13元。
控品質也換來好口碑。通過積極攻關鷹嘴蜜桃種植技術,建立生產技術標準,完善溯源體系,保障品牌質量,連平成功將鷹嘴蜜桃打造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嶺南十大佳果、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規模化、產業化水平,2023年,連平縣出臺獎補實施方案,以每畝500元的補助標準,鼓勵桃農、桃企、村集體等經營主體開墾土地進行擴種,2024年累計新擴種鷹嘴蜜桃2萬畝,為產業規模擴張提供政策支撐。
2024年,連平縣鷹嘴蜜桃種植面積達8.8萬畝,年產值21億元。其中,核心種植區上坪鎮16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20萬元,同比增長19.9%,古坑村等4個村發展成為鷹嘴蜜桃產業億元村,鷹嘴蜜桃成為當地農戶的“甜蜜產業”。
三產融合 延伸“甜蜜經濟”
萬畝桃園不僅孕育出甜蜜果實,更催生出多元業態,為當地帶來了無限商機。近年來,連平縣積極探索“農業+旅游”模式,通過深度挖掘桃文化、延伸產業鏈,實現“一桃多吃”的增值效應。
在文旅融合方面,連平依托上坪鎮“十里桃花,萬畝桃園”的美景,建設桃旅綜合體、桃花風光攝影園、桃文化藝術展館、桃文化長廊等桃旅項目,通過常態化舉辦桃花旅游文化周、鷹嘴蜜桃旅游月活動,打造“三月賞花、七月品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路線,取得明顯成效。2025年桃花旅游文化周期間,桃園集體婚禮、相親大會、徒步桃花山等主題活動異彩紛呈,全縣接待游客總人數5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75億元。
桃花旅游文化周已然成為連平縣對外宣傳、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吸引著眾多企業和投資者的目光。在2025年舉行的連平縣“百千萬工程”產業建設“大會戰”項目簽約儀式上,11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達30億元。
今年,連平縣還大力推進“南國桃源”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通過串聯上坪鎮及其7個村形成全域景觀鏈,建設深加工產業園區、千畝心學智慧桃園、明巢創客空間、桃旅綜合體等項目,豐富“景區+民宿+康養”等多元經濟發展模式,推動鷹嘴蜜桃加快從“美麗風景”蝶變為“美麗經濟”。
在產業延伸上,連平瞄準二、三產業短板,以扶持發展產品初深加工為抓手,拓寬桃資源綜合利用渠道,發展桃果初深加工、桃花桃膠深加工、桃工藝品等產業,研發生產桃酒、桃脯、桃干、桃汁、桃膠面膜等產品,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產業園產品加工量每年5000噸,年產值約4000萬元。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桃”,從“單一種植”到“多元增值”,如今,連平縣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旅游”的完整產業鏈,真正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桃產業與桃文旅的協同發展中,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本報記者 周慧荷 劉永菲
■通訊員 林靜文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