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四個堅持”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模式
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本報訊 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記者日前從東源縣委改革辦獲悉,該縣以“少打擾、多引導、巧助力”為行政執法導向,“四個堅持”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執法模式,著力解決隨意執法、過度執法、逐利執法、選擇性執法等問題,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實現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
東源堅持寬嚴相濟,創新實行柔性監管執法。嚴格落實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等制度規定,規范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包容審慎監管”執法體系;始終把普法說理貫穿執法監管全過程,教育引導企業知錯、認錯、改錯,特別是對于主動承認環境違法事實并積極改正的企業,其按照程序申請公開道歉、承諾守法后,可在適用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的基礎上予以從輕處罰;嚴格落實“一目錄一清單”,對違反生態環境行政管理秩序的當事人,給予一定的執法“觀察期”,指導企業進行整改,發揮行政處罰懲教結合作用。
東源堅持科技賦能,創新實行信息化監管執法。依托在線監控實現全面監測,推動21家重點企業安裝監控設備,實時掌握企業在日常生產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并用作行政處罰的重要證據;利用縣域內2個自動監測站對新豐江庫區、東江干流及其支流進行全面、實時監測,及時了解水質的變化情況。依托智能手段實現精準監測,運用無人機偵查等科技智能手段替代人工開展日常巡查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秩序的影響。依托先進設施實現高效監測,引進電感耦合等一系列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及小型監測船等工具,進一步提升執法監測工作能力與效率。
東源堅持分類管理,創新實行差異化監管執法。減少現場檢查頻次,堅持“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的執法原則,將計劃性檢查逐步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逐步提高重點污染源抽查比例,除因特殊情況外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推行正面清單制度,發揮對守法企業正面激勵的示范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工作常態化,實現對正面清單企業“無事不擾”。優化配置執法資源,推動環保部門加強與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減少檢查任性、重復執法、多頭執法和執法擾民等問題,努力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東源堅持轉變理念,創新實行服務型監管執法。通過體檢式幫扶、生態環境法治宣傳等形式,助力企業不斷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推動企業在“加快高質量發展”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上實現雙贏。一方面提供“把脈問診”服務,推行“體檢式監管”,組織“環保醫生”幫扶團隊對企業進行“全身體檢”,列出“體檢問題清單”,切實指導幫扶企業解決環保問題。另一方面切實為企業紓難解困,以“執法+服務+普法”為紐帶,出臺十二項措施,深入開展暖企惠企助企現場執法幫扶活動,實打實幫助企業解決各類環保難題,為重大項目順利落地做好環保服務支撐。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