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份督促監護令助力“迷途羔羊”回歸
■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鄧瑩瑩
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的監護職責不可或缺。2023年,河源檢察機關向涉案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制發督促監護令39份,督促監護人承擔起主體責任,筑牢家庭保護防線。
女孩不愿歸校
檢察官耐心相勸
“一接觸小芳(化名),能明顯感覺她對學習很抵觸,家庭關系也不和睦?!笔袡z察院承辦檢察官表示,剛了解小芳情況時,既為她受到的傷害心疼,又有點怒其不爭,小芳喝酒、夜不歸宿,是一起刑事案件的受害人。
小芳結交不良社會人員,經常出沒于娛樂場所,而小芳的父親對此卻是一點不知情。當辦案檢察官找到他時,他還是一臉懵,父女缺乏溝通,關系不融洽。
“你們大人對小孩監護缺位,放任自由,存在監護不力的責任。”檢察官語氣嚴厲,又有些無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缺席,小芳回歸正途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023年5月8日,市檢察院向小芳父母發出督促監護令,考察期限為6個月,督促他們承擔起監護人的責任。“深刻反思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擯棄‘把孩子送去學校就全由學校管’的錯誤思想,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句句箴言,言之切切,督促監護令字里行間透露著檢察官對小芳重回正道的殷切希望。
小芳父母表示,會加強對孩子的日常照護和關愛,積極參與輔導,盡可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檢察官和心理老師先后數次找到小芳,對其進行心理干預,逐漸減少她的厭學情緒。小芳從最初的對抗,到提出擇校要求,絲絲改變讓檢察官欣喜,努力終歸沒有白費。
檢察官立即聯系相關學校,最終為小芳找到合適的學校就讀。
未檢+社工
“問題少年”回歸正軌
只因朋友和他人發生糾紛,阿文(化名)便在朋友召喚下,帶著鐵管等工具前往“復仇”。沒找到對方后,為發泄情緒,他們對著停放在街邊的一輛摩托車進行打砸。經鑒定,被砸摩托車損失2225元。
東源縣檢察院承辦檢察官考慮到阿文等3人系未成年人,認罪、悔罪態度良好,秉承著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依法對3人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均為6個月。
東源縣檢察院于2023年2月對阿文的父母發出督促監護令。隨后,該院開啟“未檢+社工”幫教模式,引入社會力量組建幫教小組,通過線上線下訪談、小組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社會實踐等方式,對阿文等3人開展普法教育、心理疏導、親職教育等幫教活動。
“不服管教,生活日夜顛倒,從不做家務……”幫教前,對阿文的缺點,大人了如指掌,但因工作忙碌等原因,沒有好好想辦法怎么幫助孩子改正。
接到督促監護令后,阿文的父母主動做出改變。父親邀請兒子一起炒菜,母親在空閑時和兒子談心。父母的轉變,讓阿文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他的作息時間開始變得規律,還會主動幫大人做家務。
檢察官和社工不厭其煩的幫教,讓阿文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從最初的冷漠到積極參加志愿活動,阿文的每點改變,幫教社工如實記錄在幫教報告中。
對家長制發的監護令,因缺乏約束力、難以履行,容易變成一紙空文。東源縣檢察院采取的“未檢+社工”幫教模式,讓督促監護令落在了實處。
阿文的幫教報告長達一萬多字,里面有“目標制定”“行動策略”“幫教過程”等章節。其中,“幫教過程”記錄著阿文每次進步及其父母每次轉變的點點滴滴。
阿文和另兩名涉案未成年人一起到東源縣檢察院送上一面錦旗,以表感謝之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