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埔前鎮大塘村積極盤活留用地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源城區埔前鎮大塘村體育館 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本報記者 王亞嬌
近日,在源城區埔前鎮大塘村,兩臺挖掘機在體育館外來回穿梭,忙碌地平整土地。“體育館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計劃進行招租,未來村里的各項文娛活動都可以在這里開展。”大塘村黨總支部書記劉新強興奮地介紹道。
大塘村毗鄰河源國家高新區,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大塘村積極盤活村里的留用地,通過建設工業廠房、發展物業出租、推進民生工程等多元化途徑,全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增進民生福祉。2023年,大塘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約310萬元,成績喜人。
為了充分盤活村里的留用地,大塘村多次召開會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最終,村里決定將部分留用地用于建設鋼結構廠房,并成功吸引了4家公司入駐。這些公司自行建設廠房,不僅為村里帶來了每年80多萬元的租金收益,還解決了2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此外,大塘村還成立了自己的物業公司,為44名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
“我們始終堅持‘虧本的買賣不能做’的原則。”劉新強說,“只有盤活留用地,才能吸引更多項目落戶,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村民創造更多福祉。”
在大塘村,農貿市場、醫院、學校、商業街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務。中午時分,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物業管理、合作醫療都是村里出錢,小孩上學還有補貼,而且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工作,生活確實非常方便。”村民吳雪光高興地說。今年59歲的吳雪光在大塘村物業公司工作,每月工資3900元。
每年,大塘村都會根據實際收入情況,為村民謀取各種福利。村里為60歲以上的老人購買意外險和合作醫療,為大學生發放獎學金,為中小學校提供必要的教學設備,還為就讀幼兒園的兒童減免學費等,讓村民切實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
“我們所有的工作思路和想法,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劉新強堅定地說。今年,大塘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按照“規劃先行、示范帶動、統籌兼顧、逐步推進”的思路,積極盤活村留用地,推進綜合大樓項目和安置點體育公園項目建設,確保村集體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