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幫扶紫金龍窩鎮大力發展五指毛桃產業
打造特色產業新優勢
■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通訊員 劉敬鋒 鄧嘉豪
受連日雨水滋潤,紫金縣龍窩鎮嶂下村的五指毛桃試驗基地幼苗長勢喜人,成活率高達90%以上,五指毛桃豐收在望。
看到這一喜人成果,深圳市駐紫金縣龍窩鎮幫扶工作隊(下稱幫扶工作隊)全體幫扶干部深感欣慰。未來三四年,這一項目每年至少可為嶂下村增收6.5萬元。
今年年初,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幫扶工作隊的幫扶干部走村串戶,問計于民,集思廣益,商討高質量發展對策,了解到鎮、村干部和村民普遍期望發展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照顧家庭。
帶著干部群眾的殷切期望,結合龍窩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現狀,幫扶工作隊將突破口放在“山”上,全體幫扶干部兵分三路,走遍全鎮20余座山,發現嶂下村雙徑山頭有延綿成片的50余畝地,而且距離汕湛高速公路紫金東出口僅5公里、距離紫金縣城17公里,交通和地理條件較為優越,氣候和土壤環境非常適合種植五指毛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種植五指毛桃的思路提出后,幫扶工作隊一邊積極籌措資金,向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辦事處等幫扶單位爭取到20萬元幫扶資金;另一邊主動請纓,籌劃嶂下村高質量發展暨五指毛桃種植試驗基地項目,并第一時間帶領鎮、村干部前往河源市春和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學習考察。在該公司的指導下,不到半個月,龍窩鎮嶂下村五指毛桃試驗基地項目正式啟動。
隨后,全體幫扶干部以“無奮斗、不幫扶”的精神面貌,全身心投入到嶂下村五指毛桃試驗基地項目建設中,與村“兩委”干部繪就“作戰圖”。半個月內,幫扶工作隊和村干部克服重重困難,建好11條寬3米、長1公里的種植帶,并轉入五指毛桃種植階段。
正當大伙準備種植五指毛桃時,卻得知河源市春和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的五指毛桃種苗不夠。當時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是種植五指毛桃的最佳時節,錯過這個時節,就只能等來年再種。為了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幫扶工作隊和村干部與時間賽跑,發動村民共同努力,輾轉河源、惠州、梅州等地尋找種苗。在大家的努力下,終于在惠州一家公司采購到了種苗,并趕在“龍舟水”來臨之際,完成約45畝五指毛桃試驗基地栽種任務。
據介紹,五指毛桃成長周期一般為3年至4年,每畝產量約1250公斤,按照每公斤市場價10元計算,每畝收益約1.25萬元,45畝收益約56.25萬元。除去前期成本,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26萬元。按照4年一個周期,平均每年可增加6.5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項目可帶動當地近10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嶂下村五指毛桃試驗基地項目的實施,不僅助推村級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村民就業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有效促進嶂下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讓全體村民分享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攜手共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業和美嶂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