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麗萍扎根鄉村
腳上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初秋時節,和平縣瑞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獼猴桃迎來了豐收季,放眼望去,一大片枝繁葉茂的獼猴桃映入眼簾,藤架上一串串獼猴桃簇擁著掛滿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該合作社經理劉麗萍和員工們在果園里忙著采摘新鮮的獼猴桃,并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作為在農業領域奮斗近10年的“新農人”,劉麗萍扎根農村,致力發展獼猴桃種植業,帶領村民就業增收,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新農人”的擔當。今年1月,劉麗萍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們處在鄉村振興的一線,唯有心中帶著感情、肩上扛著責任,行動才有力量,才能無愧初心使命,帶領大家一路向前。”劉麗萍說。
返鄉創業
守望鄉愁發揚傳統
2014年,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劉麗萍思鄉心切,毅然選擇辭職回到家鄉——和平縣上陵鎮豐溪村,“我一直在關注家鄉的發展,我覺得農村的未來是無限的,所以就選擇了回鄉創業。”劉麗萍說。
獼猴桃作為和平縣特色農業的主導產業,有幾十年的種植歷史,劉麗萍看著周邊果園里碩果累累的獼猴桃,心動不已,決定開始種植獼猴桃。“種植獼猴桃的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和平在這方面的技術、銷售、市場等有很大的優勢。”從未涉及過農業領域的劉麗萍為了種好獼猴桃,努力學習種植技術,積極參加農業培訓班,不斷地豐富農業知識,成了種植獼猴桃的行家里手。
2015年,劉麗萍成立了和平縣瑞豐種養專業合作社,這是廣東首家土地入股制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近10年的用心經營,合作社生產基地總面積達1400余畝,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廣東省生態農場、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等,已經成為集帳篷營地、農家小院、戶外趣樂、農耕體驗和親子采摘等農業生產與休閑娛樂服務項目于一體的綜合型體驗式農場,深受游客的喜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劉麗萍返鄉創業以來最大的感受。“返鄉創業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收獲了成長。”劉麗萍說。
心系家鄉
帶領村民就業增收
每當提起劉麗萍,當地村民一個“好”字脫口而出。“多虧了劉代表和合作社,我現在可以在家門口工作,還能照顧到小孩,很方便。”村民廖秀蘭在2021年以土地形式入股合作社,并成為該合作社的一名員工。村民蘇光明是該合作社的老員工,從合作社開始籌建,他便忙前忙后,參與了所有的籌建工作,“在外務工會很想念家鄉,現在在合作社工作離家近,既能常回家,還能貼補家用。”
劉麗萍在經營好合作社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家鄉發展。2017年,劉麗萍決定采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讓村民以自家土地入股成為合作社的股東,這樣村民每年都會有一份租金作為保底收入,經濟效益好時還可以按股分紅,同時劉麗萍又聘用他們成為合作社的工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為幫助村民解決就業增收問題,該合作社常設就業崗位有10余個,根據季節、工作的不同,還會提供更多的臨時崗位。自該合作社成立以來,劉麗萍帶動了豐溪、中洞和瑞州3個村的發展,吸納豐溪村社員153戶,帶動中洞村23戶72人。“按去年的數據,合作社給員工和村集體發的工資跟分紅將近70萬元。”劉麗萍表示。
盡職盡責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閑暇時,劉麗萍拿著筆和筆記本到村民家中走訪,親切地與村民交談,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作為人大代表,了解村民需求、幫助村民解決問題成為她的工作日常。在劉麗萍看來,人大代表是村民提出訴求、尋求幫助的一個重要渠道,她肩負著帶領村民實現就業增收的責任。
“作為人大代表,我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劉麗萍不僅關注鄉村的發展,更希望帶動人們對農業的觀念和理解。她帶動了一批年輕人返回鄉村從事農業,不斷變革傳統技術,運用現代化手段,改變了很多人對農業農村的傳統看法。
“大眾對農業農村的刻板印象還需要新一代人去更新升級。”劉麗萍表示,人大代表這個身份賦予了她更大的使命,在經營好合作社的同時,也會更積極地去了解群眾的需求,盡能力去幫助更多的群眾,助力鄉村振興。
“腳上多沾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劉麗萍說,取得的成績都屬于過去,未來仍需踏踏實實干下去。
(本報記者 陳星 葉春雨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