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康禾鎮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產業發展”模式
激活“文明細胞” 擦亮幸福底色
■東源縣康禾鎮積極打造文明陣地,奮力描繪鄉村文明新畫卷。 楊堅 攝
■本報記者 曾敏 通訊員 張惠婷
村莊道路整潔寬闊,村民房前屋后干凈衛生,一個個院落、一幢幢房屋推窗見綠、出門即景……走進東源縣康禾鎮,一股清新質樸的文明氣息撲面而來。“我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精細管理和文明提升內外兼修,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素養。”東源縣康禾鎮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康禾鎮的德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村村均有志愿服務隊,一幅“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發展精彩畫卷漸次鋪展。
以文強鎮
品牌效應聚合力
“垃圾會分類,還能換禮品,‘垃圾銀行’真的太棒了。”近日,在康禾鎮仙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垃圾銀行”積分兌換物品受到村民熱捧,激發了村民保護環境、回收垃圾的積極性。
“我們在村里開設了‘垃圾銀行’兌換點,村民將垃圾分類打包后,由保潔員過磅,就可獲得積分兌換禮品。”仙坑村黨支部書記葉永權說,每季度,“垃圾銀行”理事會對農戶進行考核,有效調動了村民回收垃圾的積極性,讓愛護環境從“單向付出”變成“雙向奔赴”。
以實踐促向善,推動以文強鎮,康禾鎮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打造特色品牌,營造“處處講文明,時時講文明”的良好氛圍,開創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局面。據了解,康禾鎮11個村居,每村均有1支志愿服務隊,每月都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進入暑假后,關愛未成年人和防溺水宣傳成為志愿服務的重要主題,我們會和夏令營老師合作,給孩子們一個既安全又快樂的暑假。”康禾鎮若壩村巾幗志愿者黃蓉說。
此外,為了激活“文明細胞”迸發社會治理活力,康禾鎮每年開展“十星文明戶”、清潔家園、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提升群眾文明素養,涵養文明氣質,精準聚力鄉風培育。
產業融合
山鄉全域奔共富
高標準村道、主題展館、文體廣場、酒坊民宿、康泉十八……康禾鎮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培育鄉村自駕游、鄉村研學旅行、健康養生等新業態,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為充分挖掘河源縣第一個中共基層組織——曲龍黨支部、紅四師宿營地等紅色資源,我們以特色民宿為載體,將紅色文化內涵和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設運營的全過程。”曲龍村黨支部書記楊遠輝說,一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從外地到曲龍村追憶崢嶸歲月、感悟紅色文化,促進了當地民宿業、餐飲業發展。
據介紹,目前,曲龍村種植了145畝荷花、白芨、金針、美人蕉等中草藥,打造集觀賞、研學、增收于一體的“花藥谷”項目,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同時,康禾鎮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著力發展“茶果經濟”,大力實施百香果、葡萄、茶葉等產業項目,采取“協會+核心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接下來,康禾鎮將不斷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便民性和實用性,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產業發展”模式,號召企業銷售員、青年志愿者將志愿服務從田間地頭延伸至網絡帶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以“文明風”助推“產業風”,擦亮美麗鄉村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