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濃濃煙火氣 滿滿安全感
■河源交警鐵騎在街頭巡邏 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本報記者 朱曉穎 肖斌 鄧宇權
“城市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更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江邊散步的市民羅芝瀾說。去年以來,我市相關職能部門以落實“面對面”機制為契機,用心用情解決群眾反映的“城市服務”問題,持續推進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水平,通過一項項具體舉措落實落地,城市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
規范地攤經濟
城市服務更有溫度
“以前一些商家到處亂擺亂放,餐飲地攤把周圍環境搞得烏煙瘴氣,現在去指定的區域擺攤,環境也變好了。”市民劉先生說。如今,擺攤區域的管理也相當人性化,規定的時間段、劃分規定地點和范圍,讓地攤商家不再“居無定所”東奔西跑。
設置疏導點處擺攤,不僅避免了城市道路車輛行駛擁堵,也為市民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購物的好去處。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溫度。
“臨時疏導點擺攤不用交租金,客源還穩定。”開著電動三輪車經營燒烤生蠔生意的攤主李先生說。如今,不擾民、不影響交通的“地攤經濟”在文星路上逐漸興旺,商家合法、規范、文明經營,商品有序擺放,做到人走地凈、人走攤清,街道環境整潔干凈,城市面貌得到較大改善。
在全市第八場“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上,有群眾代表反映河源文化廣場流動攤販亂擺賣現象嚴重,影響了廣場的環境衛生和秩序。隨后,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及時響應群眾訴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目前,市中心城區共設置26個臨時擺賣疏導點,實行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規定范圍管理,逐步規范市區地攤經營管理工作,引導全市地攤經營商家規范有序經營,在充分保留城市煙火氣息和保障地攤經營商家生計的同時,實現規范管理和便民服務的有機統一,贏得市民廣泛點贊。
據了解,去年以來,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共收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60宗,已解決491宗,群眾訴求得到高效解決,滿意度不斷提升。
城市秩序有保障
群眾出行更安全
“之前在市區,經常有三輪車逆行、闖紅燈,現在人們素質普遍提高了,類似現象也越來越少。”家住市區文明路虹景花園的陳先生說。
在文明路十字路口處,過往車輛依法遵守交通規則,電動車、摩托車駕乘人員戴好頭盔,小車禮讓過往行人,閃送員、外賣員在商家店鋪門前按劃線區域停好車輛,收拿貨品,市民文明出行,城市秩序越發有序。
“經常看到交警在路邊巡邏檢查,現在的城市秩序越來越好。”出租車司機劉師傅說。一輛摩托車,一抹熒光色,河源交警風雨無阻地守護著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與通暢。
在“面對面”座談會上接到市民反饋的有關“三輪車逆行、擅闖紅燈”等情況后,交警部門迅速開展監督檢查,針對快遞企業內的所有配送車輛信息登記入冊并制作臺賬,督促引導快遞配送人員提高安全行車的責任意識,并結合快遞配送的規律特點,將主要警力部署到主要路口、路段,采取突擊檢查、錯時檢查、巡回檢查等舉措,加大對快遞配送車輛逆行、闖紅燈、不按規定佩戴頭盔、涉牌涉證等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有效凈化了道路交通環境,為市民群眾出行安全“保駕護航”。
據了解,自2021年10月以來,我市“面對面”座談會公開征集群眾“城市服務”訴求事項1029宗,已解決群眾反映問題1012宗,辦結率為98.3%,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