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落幕
我市4名選手斬獲獎項
■何梓軒烹飪的“蜂巢提籃釀乳鴿”獲中式烹調項目新秀組一等獎。
○本報訊 記者 鄒茹玉 見習記者 陳星 通訊員 程子躒 26日至27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產業文化交流活動舉行,我市4名選手斬獲獎項。
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產業文化交流活動以“客遇粵味·粵來粵好”為主題,旨在擦亮“粵菜師傅”金字招牌,向世界弘揚傳播粵菜文化,推動粵菜產業融合發展,更好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大賽共有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和省內外周邊地市的25個代表團(隊)、140名選手參賽,環環PK,激烈角逐。本次大賽,我市共有4人獲獎,河職院學生何梓軒獲中式烹調賽區新秀組一等獎;河職院教師謝劍鋒獲名廚組二等獎,并獲準進入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集訓隊,有望被選拔為廣東代表選手“進軍”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河源技師學院謝志海、龍川技工學校曾德生獲優勝獎。
在中式烹調項目的比賽中,何梓軒從客家人的特殊烹調技法——“釀”中找到靈感,創新設計了“蜂巢提籃釀乳鴿”這道菜肴。獨創性的技法和精準的火候把握,征服了評委們的味蕾,并以高分獲得中式烹調項目新秀組一等獎。“正是對河源客家菜扎實的烹飪技能,讓我獲得成功。”現就讀于河職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何梓軒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規格的大型比賽,他表示,獲得榮譽的同時,也了解到了各地的特色菜品,得到了許多靈感。
河源選手謝劍鋒在保持客家菜肴風味的基礎上,對餡料和造型加以改變,制作出獨特的精致菜肴,獲得本次大賽中式烹調客家菜名廚組二等獎。他表示,進入國家集訓隊后,將盡心盡力把客家菜肴做得更好,讓客家菜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得到宣傳推廣。“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選手們平時多加練習、賽場上沉穩發揮的回報。”擔任此次比賽裁判的楊錦冰老師說,河源選手從去年12月開始訓練,在技術操作方面很是熟練,對火候、刀工的把握也非常沉穩。談及客家菜系未來發展時,楊錦冰認為,河源要勇于改良菜品,超越自己、超越過去,達到比別人更加優秀的程度。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主動作為,大力開展“粵菜師傅”技能培訓,高質量推動河源“粵菜師傅”工程,去年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730人次。去年,我市還在深河“粵菜師傅”一條街舉辦了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河源選拔賽,來自各縣區的70多名“粵菜師傅”報名參賽,現場PK廚藝。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深入實施“粵菜師傅”星級名廚培養行動,加強本地粵菜名廚隊伍建設,提升我市粵菜師資水平和培訓成效;進一步助力深河“粵菜師傅”一條街建設,利用特色平臺開展“粵菜師傅”系列活動;加強客味粵菜研發和推廣,創新河源特色菜,推動更多河源廣東味粵菜走進大灣區,為就業創業提供更寬廣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