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以民為本全面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
提升城市顏值 厚植民生福祉
■連平縣城一角。近年來,連平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合水橋重建啟動,碧桂園斷頭路、富民三路斷頭橋順利打通,東河大道全面貫通,縣城供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順利實施,檔案館建成使用,縣城兩個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近年來,連平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市顏值,厚植民生福祉,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城市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基礎設施硬件環境。只有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配套設施,才能讓城市“內涵”更加豐富。
長期以來,連平縣城及周邊農村供水主要依靠鶴湖水廠和密溪水廠,一到枯水期,用水就非常緊張。為了更好解決群眾的“飲水難”問題,在連平縣委縣政府推動下,2020年12月,連平縣城新水廠項目正式動工建設,其中新水廠一期水源點在橋頭灣水庫,工程二期計劃在水庫上游7.5公里處的三洞河建設450萬立方米供水專用水庫。
走進位于上坪鎮下洞村的連平縣城新水廠建設項目現場,廠區已完成所有結構及設備安裝,目前只剩下部分自控設備安裝及道路結構層施工,其余管網、道路、隧道等工程也有條不紊地同步進行中。“縣城新水廠一期項目共投入2.052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水廠1座、11.8公里供水管道、1.8公里管線隧道及4.4公里道路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有望年底竣工投入使用。”據項目施工方相關負責人蔡業介紹,新水廠項目建成后供水規模將達每日3萬噸,可解決連平縣城居民7.5萬人用水問題,對提升連平城市品質、改善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繼續推進縣城新水廠項目加快建設外,連平縣將同步推進縣人民醫院新院、120指揮中心和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新大樓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加快老舊小區、街區更新改造進程,完成北園片區、大石窩片區便民化改造,有序推進縣城供水管網升級改造和老城區供電、通信、排污管網改造,實施一批背街小巷“靚化”提升工程,切實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
注重建管結合
加快城市提質步伐
農貿市場作為一座城市最接地氣、最有煙火氣的地方,是展現城市生活品質和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近兩年來,連平縣認真落實文明創建“十大工程”和“九大行動”,持續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完成了縣城兩個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在此基礎上,今年上半年,連平縣印發了2022年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民生實事工作方案,計劃對全縣12個農貿市場的地面、場內墻身、供水、用電、排水、排污、經營布局、攤檔臺建設等基礎、經營、管理設施進行全方位的升級改造,進一步改善農貿市場環境秩序,加強農貿市場規范管理。
在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方面,連平縣將加快東河片區商業綜合體和“四館一園一中心”項目落地建設,全力把東河片區打造成為“城市客廳”;加快城市交通路網建設,繼續推進富民大道向南延伸1.5公里工程建設,完成南湖三路(人民醫院新院市政道路)工程、南山大道西路(碧桂園路段)擴寬工程建設,全面貫通環城東路,將市政道路、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向中心城區周邊拓展,不斷拉大城市發展骨架。(本報記者 梁驅遠 譚紹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