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新區推進“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建設
文旅融合 產業串聯 共繪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江東新區留洞村內格桑花盛開 王亞嬌 攝
春雨綿綿,群山蒼蒼。沿著干凈整潔的柏油路,走進江東新區古竹鎮“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雅色村旁的玫瑰花開正旺,留洞河綠水流翠,車行山間,人游畫中。
“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以越王山風景區為中心,串聯新圍村、雁頭村、孔埔村、雅色村以及留洞村,組成閉環狀示范帶。近年來,江東新區大力推進“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建設,以南越王文化為靈魂、山水環境為依托、文化旅游產業為先導、現代農業為產業基礎,打造集人文之美、城郊休閑、客家農耕、康養美食、鄉村藝術于一體的鄉村“農旅+文旅”風情帶,走鄉土化、差異化、規范化鄉村發展之路。
產業串“珠”成“鏈”
鄉村振興動能足
“今年的葡萄產量可能要比去年翻一番,預計有4.5萬公斤,第一批葡萄將在5月底成熟,屆時可以游園采摘。”雅色村黨總支書記鄒觀明說。
走進雅色村葡萄園,工人們正在給葡萄修枝打叉、疏果,手起刀落,只聽見剪刀修剪枝蔓的清脆聲音,不一會兒,一串株形漂亮的葡萄穗就呈現在眼前。鄒觀明表示,修枝疏果是葡萄田間管護的一道關鍵程序,這樣不僅可保證葡萄果粒大小均勻,著色度好、穗型整齊、成熟一致,還能提高葡萄的品相和品質。
目前,雅色村農業基地建設面積300畝,已建成現代化大棚約100畝,其中種植葡萄90畝、優質草莓5畝、優質圣女果5畝;中草藥基地200畝,其中種植藥用玫瑰80畝、金絲皇菊120畝。鄒觀明說,“產業振興帶動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讓農民得到實惠 。”
留洞村位于越王山腳下,具有獨特的丹霞地貌。在江東新區、古竹鎮委的指導下,今年剛剛引進福建武夷山品種巖茶,著力打造華南巖茶基地。“我們目前已種植了7.5萬株茶苗,面積達400余畝。”深圳駐古竹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駐留洞村第一書記鐘智維說。
產業是發展的基礎。示范帶內還種植了印度黃檀、水果玉米、木瓜等特色農產品,不僅解決了撂荒耕地復耕問題,還讓很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依托示范帶建設,將5個村產業串‘珠’成‘鏈’,大力發展葡萄園、巾幗農場、巖茶、印度黃檀等特色產業,以點帶面,實現村與村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互享。”古竹鎮黨委副書記李劍鋒說。
環境向美而行
擦亮鄉村底色
午后,游走于留洞村內,村子里干凈整潔,民居簇新敞亮,遠處綠林連綿起伏,近看清澈小溪潺潺流淌,青山綠水、樹林花海、特色民宿組成恬靜而秀美的畫卷。
“以前村道比較窄舊,通過實施道路擴寬和瀝青化工程,現在村道變得更寬、更平坦、更美觀,道路兩旁的綠化也做得很不錯,村居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鄉賢們返鄉時都感慨村里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留洞村黨支部書記賴云峰說,示范帶建設為村里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按照示范帶建設規劃,5個村莊的道路進行閉環連接,目前瀝青路面工程已經完成4/5。同時,還將推進村莊間河道連通工程,將留洞河的河道與各村連通,打造山水田園美麗鄉村。”李劍鋒說,“所有工程完工后,示范帶內村居環境會變得更好,會形成一條美麗的鄉村風貌帶,游客可以沿著風貌帶欣賞鄉村美景、體驗農趣。”
文旅融合發展
融出鄉村振興“一條龍”
格桑花開,游人如織。“村里利用小塊的撂荒耕地種了很多格桑花,上周雙休日就有200多名游客前來賞花、賞美景,拍照留念。”鄒觀明說,很多游客還參觀了村里的葡萄園,表示要等開園的時候再來采摘。
目前,雅色村建設“巾幗農場”已平整好土地,等待耕種。巾幗農場內規劃有農耕實踐區、農娛區、瓜果園、共享菜園以及景觀區,游客可以在農場內租賃土地種植蔬菜、水果、玉米、雜糧等,體驗農耕樂趣。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依托越王山風景區,示范帶內還建設了多家民宿、農家樂等,當地群眾盡可能將鄉野情趣帶給游客,讓游客賞景觀花之余能夠留下來體驗鄉野生活。
“我們村的3家民宿都是村民開的,每逢節假日,都需要提前預訂,臨時想入住就沒有房了。”賴云峰說,留洞村還將建設南越王文化廣場,不僅為村民提供休閑運動的好去處,還為南越王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渠道,建成后將是示范帶的標志性景觀之一。
“該項目規劃設計已全部完成,計劃今年上半年開始動工建設。”李劍鋒說,在示范帶的作用下,留洞村還將與雅色村葡萄園、孔埔村的道姑巖景區等形成聯動,游客登越王山、摘葡萄、采巖茶、住民宿、品特色農家菜,享受農旅“一條龍”。(本報記者 王亞嬌 見習記者 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