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孕育田園美夢的“巾幗新農人”羅霞英:

放下“頭”等事 沾上“泥土”味

2022-04-11 10:28:27 來源:河源日報

■羅霞英已熟練掌握植保無人機、插秧機、植播機、收割機等多種農業機械,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農人”。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王亞嬌

  見習記者  鐘文俊

  抄起扳手,擰松螺絲,取下農機破損的耙片,再換上新耙片……整套操作流程下來不過2分鐘,順暢熟練,一氣呵成。隨后,羅霞英駕駛著剛修好的拖拉機,興奮地開到農田里開始耕地,為插秧做好準備。

  羅霞英是龍川縣鶴市鎮大佳村土包子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用機車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曾經在深圳從事10年的美發行業。愛美的她放下“頭”等事,沾上“泥土”味,皮膚黝黑,手掌粗糙,指甲還帶著泥土。她已熟練掌握植保無人機、插秧機、植播機、收割機等多種農業機械,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新農人”。

  返鄉就業:

  美發師變身農機手

  2016年,羅霞英因需要照顧小孩,放棄了深圳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鄉龍川縣紫市鎮。2018年,羅霞英應聘到土包子農產品生產基地成為一名會計。每到田里忙碌的時候,基地就剩她一個人,身上充滿闖勁的她不喜歡整日坐在辦公室里,反倒對機械十分感興趣。“看著用機械耕種農田方便又快捷,我也想試一試。”羅霞英說,她考的第一個農用機械證是植保無人機證,還有插秧機、收割機的駕照,現在常用的農機她基本上都能夠駕馭。隨后,羅霞英向記者自豪地展示她這些年來考取的農機駕照。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羅霞英從一開始對機械操作一無所知,到成長為農機手中的佼佼者,離不開她刻苦學習與勤奮操練。“一開始跟著師傅學的時候,自己比較緊張,總是把握不好距離,還曾把拖拉機開進溝里,經常在田里一練就是一天。”羅霞英回憶起剛開始學習操作農機時的經歷,不禁笑了起來。屢次失敗并沒有打擊羅霞英成為新農人的信念。“我除了不斷向師傅取經,還會在網上學習各種農機的操作知識,參加一些農機操作培訓班,不斷摸索和實踐,操作也就越來越熟練了。”羅霞英說。

  扎根鄉村:

  做懂農技與農藝的“新農人”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當初,沒想到她這么能吃苦,能堅持到現在。”土包子農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人王合清說。

  換耙片、加機油……如今,簡單的機械維修,羅霞英手到擒來。羅霞英還是基地經理,從水稻的種植與收割,到甘蔗、蔬菜、蠶豆等農作物的培育,都是她負責管理,從播種到收割,整個流程她都非常清楚。

  “耕田是很有講究的,犁地的深淺、天氣的冷暖,都會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影響。”羅霞英說,現在機械化種植省人力,她也在學習和實踐中尋找能讓農作物高產的方法,讓基地農產品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不斷增加產量。

  春風浩蕩滿目新,揚帆奮進正當時。幾年來,羅霞英始終保持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在田間地頭磨煉自己、超越自己,將農藝與農技融合,使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巾幗新農人”。

  “鄉村振興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我熱愛農業,希望把學到的技術、積累的經驗分享給更多返鄉的青年人,為家鄉農業發展貢獻力量。”羅霞英說。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