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成效初顯
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本報訊 記者 梁驅遠 通訊員 駱菲茵 記者近日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自今年7月我市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下稱“行動”)以來,我市圍繞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和可提升用地的“短板”和“堵點”問題,堅持先易后難、分類施策、攻堅突破,整治提升成效初顯。截至10月底,全市已整治提升存量產業用地3270畝,提前并超額完成2021年任務目標(3140畝)。
據悉,自“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堅持加強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雙向發力”,不斷完善園區惠企政策、精簡供地流程、推進“三通一平”等,以強有力的政策、熱情周到的服務吸引產業項目來河源落地,累計消化批而未供存量用地1724畝,先后引進并實施了尚雷仕、碧優選、卓翼科技、今麥郎、盛豐電子、力升樹燈、恒安實業等42個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約124億元,預計年產值約148億元。
同時,針對河源閑置土地量大、歷史遺留問題多的“堵點”“難點”問題,我市充分用活、用透國家和省工業用地盤活政策,找準突破口,通過加大征拆力度、督促提醒動工、限期開發建設、征繳閑置費、收回土地或合作開發等方式對癥下藥、綜合施策,累計盤活供而未用存量土地972畝,成功督促了東方硅源、筑鋁新材料、恒昌源電子、捷寶科技、天麗高電器、德洋科技等28個供而未用項目動工建設。
此外,“行動”還針對我市低效和可提升產業用地,出臺了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不再征收土地價款差額、允許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按幢層登記等11條“真金白銀”政策,通過實施政策“松綁”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鼓勵其自行進行升級改造。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工作督導、力促責任落實,按質保量完成三年整治提升工作目標,逐步構建集約高效的產業用地政策體系,探索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具彈性的產業用地運營路徑,為河源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百億級食品飲料及水產業集群、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提供堅實的土地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