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東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
搭建“連心橋”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本報記者 謝少娜
“零距離”傾聽民聲,才能“全方位”關注民生。源城區東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自2019年成立以來,人大代表以多種形式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搭起了干群“連心橋”,讓老百姓能夠更便捷、更高效地反映各類問題,讓問題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該聯絡站的建設,不僅暢通了該街道社情民意的傳遞渠道,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還激發了人大代表的履職活力。
據了解,目前,源城區東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共有人大代表37名,開展接待選民活動近40次,接待群眾上百人次,收到建議60余條,群眾所反映問題解決率為80%左右。
推動實事落地暖民心
“一些公辦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出現老化現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東埔小學部分教學樓安全性能差、墻面滲水嚴重……”“部分臨聘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業務水平不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在走訪調研中,東埔街道人大代表收集到群眾關于源城區部分學校住宿條件不能滿足學生住宿需求、有些學校教學設備嚴重老化、臨聘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等意見。為此,代表們前往源城區多所學校進行實地調研,并將調研情況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報告,向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反映。同時,為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問題,東埔街道人大工委組織人大代表圍繞如何推動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約見了源城區政府、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共同商討對策,齊心協力推動問題解決。
約見活動中,人大代表建議,針對學校教學設備老化情況,區政府要建立長效機制,設立教學設備維修更新專項資金;針對東埔小學部分教學樓屬磚混結構房屋,安全性能差、墻面滲水嚴重的情況,區政府要重新規劃改建東埔小學,提質擴容;針對臨聘老師教學經驗欠缺,業務水平不高的情況,區教育局應加強對臨聘骨干教師的培訓……在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后,源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計劃撥付專項資金分批次更換學校老化的多媒體設備;把東埔小學改造項目納入源城區教育“十四五”規劃,爭取2022年動工改建;通過提高待遇、加強培訓等措施,穩定臨聘教師隊伍,提高臨聘教師教學水平。此次約見活動,有效發揮了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達到了以“約”促改、以“約”解難的目的,及時有效地推動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
群眾需求無小事
除了關注群眾共同關心的教育等大事,在日常的走訪中,人大代表更注重傾聽群眾的生活生產需求?!岸颊f群眾需求無小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實事,我們就要全力以赴。”據介紹,自該聯絡站成立以來,人大代表在走訪中,收集、解決的更多是諸如環境衛生等小而細的問題。比如,居住在太陽升村鐵路回遷點的群眾反映,回遷點有一處個人住宅空置地被出租用于養殖雞、鴨,導致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多次向業主和村委反映都未得到改善。人大代表前往現場調研并將情況向東埔街道辦負責人反映,建議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整治該問題。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2年多來,隨著代表聯絡站的建設運轉,東埔街道的群眾辦事有了“綠色通道”:沒有路燈的路段安裝了路燈,坑坑洼洼的小巷鋪上了水泥路,常年無人修剪的雜亂樹木被修剪一新……曾經困在群眾心頭的一件件煩心事,在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動下得到解決。
摸索創新機制
傳民意暖民心
2年多來,隨著一件件實事的落地,該代表聯絡站贏得了越來越多群眾的信任。與此同時,聯絡站通過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在制度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摸索和創新。聯絡站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該聯絡站將做到“門常開、人常在”,全力打通服務和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系選民“聚集站”作用,圍繞社區治理的各類實事項目和民心工程,開展評議、監督、調研等活動;發揮聽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收集站”作用,讓人大工作更接地氣、 更得民心,從而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強化聯絡站功能建設,積極發揮聯絡站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平臺作用以及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陣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