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源城區埔前鎮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

高速公路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2021-05-24 09:11:32 來源:河源日報 高芳芳 肖斌

走進埔前鎮各個村落,一條條柏油馬路寬闊整潔,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地生機勃發,一幅幅恬靜秀美的鄉村山水畫卷呈現在眼前。 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高芳芳 肖斌

□統籌 郝曉楠

編者按:振興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我市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全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提升交通區位優勢,目前全市通車高速公路7條712公里,形成了“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四縱:河惠莞、粵贛、大廣、武深高速,三橫:汕昆、長深、汕湛高速)。隨著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我市“融深”“融灣”步伐加快,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成效明顯、亮點紛呈。為深度展現高速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之“沿著高速看河源”系列主題報道,聚焦河源發展巨變、傳播河源發展強音,凝聚加快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的強大力量。

從珠三角地區沿著粵贛高速駛入河源境內,第一站就是源城區埔前鎮,這里被稱為河源的“南大門”。走進埔前鎮各個村落,一條條柏油馬路寬闊整潔,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地生機勃發,一幅幅恬靜秀美的鄉村山水畫卷呈現在眼前。

高速公路對于埔前鎮而言是致富路,更是振興路。粵贛高速將埔前鎮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成為埔前鎮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依托粵贛高速,埔前鎮鄉村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每逢節假日大量珠三角游客自駕前來休閑度假。埔前鎮越來越“紅”,越來越“熱”。

鄉村田野成“網紅”打卡點

從粵贛高速埔前出口駛出,不到10分鐘就來到埔前鎮陂角村。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陂角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整個假期小院的客房都爆滿?!痹诖鍍冉洜I“楊家小院”民宿的楊衍明告訴記者,陂角村離粵贛高速埔前出口很近,交通便利,一到周末、節假日就有很多珠三角的游客來度假。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鄉村休閑度假。陂角村充分利用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化底蘊等優勢,引進省重點項目“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以春沐源景區為依托,大力推進民宿、農家樂、田園綜合體等休閑娛樂場所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期間,陂角村每天大約接待游客1.5萬人次?!按謇锏挠慰投嗔?,也帶動了農副產品、農家樂等產業發展,整個假期陂角村含民宿、農家樂等收入25萬元左右?!壁榻谴宕甯刹苛簞τ⒄f。

近年來,陂角村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將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具有陂角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目前陂角村每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左右,昔日的省定貧困村已蝶變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振興的步子邁得既快又穩。

昔日貧困村變身紅色旅游“新寵”

同樣位于埔前鎮的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羅煥榮、戰斗英雄羅華盛的故鄉,也曾是省定貧困村。與陂角村不同的是,上村村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正成為紅色旅游“新寵”。

紅旗飄揚,紅色標語,紅色故事,紅色路燈……走進上村村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紅”。上村村以羅煥榮的紅色遺跡、紅色事跡為核心和精神,打造集羅煥榮故居、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長廊、紅色旅游互動體驗區、黨史教育基地和革命烈士紀念館于一體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上村村還是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范村。

“上村村位于粵贛高速公路旁,交通非常便捷,很多單位、學校都來開展紅色革命教育,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村?!鄙洗宕逯_日康告訴記者,上村村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確立了“紅色村”的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態旅游”的發展新路,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因路而興”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生態環境好,又毗鄰高速,是埔前鎮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獨特優勢。近年來,依托自身的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優勢,埔前鎮與巴伐利亞、客天下、春沐源三大景區進行資源互補式建設,大力發展五村連片鄉村旅游業,春沐·禾悅莊、楊家小院等精品民宿品牌效應逐漸形成,影響力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高速公路還加快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埔前鎮利用便捷的交通優勢,著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檔升級,全力打造產業扶貧主導區,推動萬畝“菜籃子”“果盤子”工程建設,成功創建省級蔬菜產業園。如今,上村香菇、小坑土雞、雙頭葡萄、坪圍無花果、蘭花基地等特色產業不斷向縱深推進,成為當地村民奔康致富的“源頭活水”。

路通則百業興。如今的埔前鎮,鄉村旅游、農業產業、電子商務等逐步興起,鄉村環境持續優化,農業效益穩步提升,村民收入不斷增加,鄉村宜居指數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