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我市質量強市工作取得新成效

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2021-02-24 09:47:14 來源:河源日報

近年來,我市堅持實施“質量立市、質量興市、質量強市”戰略,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穩步提升。2020年,我市新增3C認證證書260張、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28張,新增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2個,新獲批籌建省級新型顯示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新增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個,新增“紫金春甜桔”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稱號,新增“圳品”品牌10個,新增工程項目獲得各類省級獎項16個,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超過30%。

質量是立市之本、興市之道、強市之策。202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各地各部門同心協力,面對疫情壓力,攻堅克難,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推進質量強市建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質量強市工作取得新成效,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穩步提升,為全市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提供質量支撐。

構建質量共治格局

激發質量創新活力

圍繞質量強市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高規格召開河源市質量大會,印發《河源市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實施方案》,充分發揮質量技術標準引領作用,提高我市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市質量強市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借助“農業標準化+圳品+產業扶貧”模式,助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2020年我市10個產品獲得“圳品”品牌稱號,新增“紫金春甜桔”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稱號。大力鼓勵企業創建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研發創新。2020年度,我市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超過30%。

夯實質量發展基礎

三大質量穩步提升

市市場監管局積極貫徹質量強市戰略,精心培育,鼓勵企業引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夯實企業質量發展基礎,將產品質量好、管理水平高、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從加強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標準建設、創新監管等四項工作入手,引導企業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推進“質量強市”工作形成良好機制,指導企業積極爭創省、市政府質量獎和其他品牌榮譽,不斷提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

制造業合格率穩定在93%以上。2020年,我市加強對工業產品、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測,全年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積極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提升消費品有效供給整體水平。開展鋼鐵、水泥、機制砂、礦產資源深加工等行業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設立疫情物資快速受理窗口,指導企業正確申報,實現24小時綠色通關,做到緊急疫情物資通關“零等待”,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急需醫療物資的生產和進出口,保障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深入打擊假冒偽劣。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立案查辦各類知識產權假冒侵權案件36宗;部署開展重點產品質量執法行動,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1357宗;深入推進“昆侖2020”專項行動,共破刑事案件73宗,刑拘131人,逮捕80人,摧毀一批犯罪窩點。

工程質量監督率和合格率均達到100%。2020年,全市共167項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均為一次性通過竣工驗收,工程“兩書一牌”全部落實100%。3個項目獲2020年度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加強住房建設工程監管,全面落實工程項目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加強對項目負責人依法履行質量責任的監管,進一步落實工程質量主體責任,規范各方質量行為。開展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合工程質量監督,對鋼筋、水泥、砂石等大批量應用的工程原材料產品進行全面監管,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項目。嚴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終身責任的管理辦法(試行)》開展水利工程監管。2020年度對全市在建15宗水利工程開展質量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在建工程質量主體責任,提升了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水平。

大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價值鏈高端轉變,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提升,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和測評體系,規范服務質量分級管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新成效。我市加強對高職院校辦學特色、高職資助政策宣傳,扎實做好高職專業學院自主招生工作,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招生任務,完成比例居全省前列。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積極部署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行動,規范旅游合同及旅游宣傳,打擊無證照、超范圍經營和“不合理低價游”以及“黑車”“黑導”等違法現象,建立健全旅游投訴處理機制,妥善處理旅游投訴,有效保障游客合法權益,旅游市場秩序總體規范有序,有力促進了全市文化和旅游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按照“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思路,推動醫養融合發展。轄區一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率達100%。全市設有醫養結合機構3家,醫療總床位數142張,養老總床位數322張。(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張奕聰 陳文華)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