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拜年新風尚 村居展新顏

□本報記者 曾俊霖 文/圖
“新年好,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今年情況特殊,我們只能通過視頻向您老人家拜年了。”農歷大年初二,在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新居過年的袁南波夫妻通過視頻向在深圳過年的岳母拜年。因為疫情防控要求,袁南波岳母一家在深圳過年。
袁南波居住的米貝新村,是米貝村57戶安置戶的新居,今年是他們喜遷新居后的第一個春節,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喬遷新居過大年
袁南波的岳母是麻布崗鎮人,往年都會回老家過年,今年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和家人留在深圳過年。“客家人的傳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今年由于客觀原因,我們都接受視頻拜年這種方式。”袁南波的岳母說。
今年春節對袁南波來說很特別,常年和家人在外地生活的他,每年都會回鄉與其他家族成員共度春節。“以前在村里住的是自建房,三兄弟和家人一共17人,在一起熱熱鬧鬧過春節。但在2019年的‘6·10’‘6·12’洪災中,房屋背后山體下陷,房子變成危房無法居住。那時候沒辦法回家,每天都關注新聞報道,向村里親戚了解情況。”袁南波說,當時得知家鄉發生洪澇災害,災情十分嚴重,感到很揪心,得知家中的父母被及時轉移到貝嶺中學安置點,后又到親戚家居住的消息后才安下心來。
2020年6月12日,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災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區(米貝新村)正式交房,袁南波兄弟三家人和其他安置戶集體遷入新居,開啟新的生活。“我們客家人住新房,都是灶頭點了火才算正式入住。”今年春節前,袁南波三兄弟按照客家人習俗,共同舉行了新居入住儀式。“今年春節,我們就在新房過年了。”袁南波說,為了迎接新春佳節,他還早早地回來購置了新家具,買好糖果、瓜子等各式年貨。
在袁南波看來,現在的米貝新村已“脫胎換骨”:3棟安置樓房拔地而起,村道平坦寬敞,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袁南波說:“村里的變化太大了,環境變得干凈整潔。門口的小廣場,每天都有鄉親在那里跳舞健身,非常熱鬧。”
袁南波的弟弟袁海明、袁家紅說,米貝村干凈整潔多了,道路旁設置了統一的垃圾投放點。洪災過后,河堤加固了、河道拓寬了,很多山體都做了護坡,讓人感覺安全多了。以前很多房子的外墻都是裸露的紅磚,現在政府對村里的房子外墻統一進行了粉刷,村里的房子看上去更整齊美觀了。
門前盛開致富“米貝紅”
米貝新村的安置戶袁學濃今年也在新家過春節,他說:“沒想到在村里也能住上電梯房,政府還贈送了新家電,這和城里的商品房比起來也不差。”春節前,他還購置了兩盆紅掌盆景用來裝扮新家,他說:“這是‘米貝紅’,寓意著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袁學濃口中的“米貝紅”產自米貝新村旁紅掌項目基地。在米貝村,這些紅掌被稱為“米貝紅”,意指為米貝村帶來增產增收,為當地村民帶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為確保群眾受災不返貧、搬遷不減收,當初,在統籌規劃米貝村災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區(米貝新村)建設的同時,米貝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及精準扶貧工作,依托幫扶單位的渠道優勢,引進南越綠寶紅掌栽培示范基地等項目,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米貝村村民吳水珍在南越綠寶紅掌栽培示范基地投產前,在幫扶單位和村委會的幫助下前往江門參加培訓,成為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員,負責花卉種植、管理等工作。她說:“在基地工作,每月能領到3000元,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能夠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
目前,南越綠寶紅掌栽培示范基地年產值240萬元以上,分紅22.7萬元后,經營利潤可達50萬元。該項目的實施,直接推動米貝村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部分村民既可通過入股獲得分紅收益,也可通過務工實現就業增收,進一步解決了村民持續增收問題,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