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環學府社區打造云端上的黨群服務中心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本報記者 周慧荷 劉昕
“有了‘黨建為村’這個平臺,更加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江東新區城東街道東環學府社區居民詹阿姨告訴記者,“為村”讓居民們能了解到整個社區的工作動態,真正參與到黨建事務當中,增強了居民的參與感,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自去年8月上線以來,東環學府社區以“黨建+為村”為載體,通過“線上信息互動+線下為民服務”的方式,公開黨務、居務信息,并主動回應居民訴求,架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連心橋。目前,東環學府社區在“為村”這個平臺共有3650人關注,認證村民2412名,黨員75人,發帖1684篇,群眾來信274篇,反映問題解決率達90%以上。
“三聯共建”
實現實時共享
“‘黨建為村’平臺切實增進了黨群干群關系,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營造出和諧的社區氛圍。”東環學府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涼對記者說。
2019年6月,城東街道開展政社企黨組織“三聯共建”活動,由江東新區稅務局黨委、碧桂園河源片區黨支部和東環學府社區黨支部共同聯合開展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服務群眾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增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合力,提升為民服務質量,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自“三聯共建”組織成立以來,共建三方定期聯合開展黨內組織活動,通過“黨建為村”平臺,“三聯共建”打破時空界限,將其組織的風箏巡回推廣、捐愛心衣物、送對聯、主題教育知識競賽等活動開展情況與社區群眾實時共享,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到共建活動中,有效實現黨群服務中心的實體化運作。據統計,東環學府社區組織黨員在“黨建為村”平臺開展支部微生活共14次,在線發布學習內容、在線交流學習心得、參與話題討論共28期,有效打造了集開放式、綜合性于一體的網上黨建陣地。
黨務事務上云端
拉近干部群眾距離
“黨建為村”平臺,不僅可以及時公開黨務、居務、事務等,使得各項信息與群眾實現“零距離”,更是成為了村民互動、謀劃發展、提升活力的黨員群眾“朋友圈”。
東環學府社區利用云端優勢,讓外出鄉賢能了解到社區的一舉一動。東環學府社區黨支部組織委員曹潔穎告訴記者,在去年2月疫情防控期間,居民不宜出門,尤其是獨居老人和殘疾人士,社區居委會干部開展送菜上門服務,幫助居民轉送物品,為社區群眾的生活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紛紛為居委會點贊。
在“黨建為村”平臺的“書記信箱”里,一封匿名信反映了大學城的排污井蓋損壞,導致地面又臟又亂的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解決。楊涼看到來信后,立刻協調有關部門解決。
大學城一家摩托車店的店主胡聰宏說:“以前有問題都是通過打電話或是到社區服務中心反映,現在遇到困難或有需求,可以直接通過‘書記信箱’反映,第一時間就有社區干部聯系我們,為我們解決問題,為居民生活帶來了便利。”
如今,東環學府社區黨務事務更加公開透明,居民可以通過“黨建為村”平臺了解社區各項情況并進行監督,從而提高社區工作效率;也可以積極建言獻策,為社區的發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