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發平:學技術是個不錯的選擇
■鄒發平在操作設備 受訪者供圖
鄒發平出生于1994年,東源縣葉潭鎮人。初中畢業那年,因考試成績不理想,鄒發平選擇了讀河源技師學院。他從一名成績一般的學生,到在省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成為老師們眼中優秀的學生,再后來成為企業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又一步步成為一名技術型人才。鄒發平蛻變的背后,不僅是個人的成長,也是河源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的一個縮影。
學技術就得“熬得住”
“我初中時學習成績不好,中考成績也不太理想,想著學一門技術也是不錯的出路,就報讀了河源技師學院。”鄒發平說。父母也非常支持他去學習技術,覺得“當技工有前途”。在親戚和朋友的介紹下,鄒發平選擇了在當時看來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模具制造專業。此后的經歷也印證了,這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學習技術的路,并沒有那么輕松。
“我們常常從早上8點學到晚上10點,制造一個零件,要花的精力比想象的多。” 回憶起在河源技師學院的日子,鄒發平深有感觸地說,跟著老師一起練習加工、做課題項目很充實,同時也很辛苦。模具制造是一個精細活,需要極大的耐心,能不能熬得住,決定了在這個行業能否有深入地發展。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是鄒發平在河源技師學院學習的第二年,他代表我市參加了廣東省職業技能大賽,和其他技能人才同臺競技,并在數控銑工(學生組)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鄒發平深知學技術的艱辛,他認為,在學技術的路上,“引路人”很重要。他說,“學技術要有耐心,要熬得住,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弄懂,也很感謝老師當年手把手地教學,把一身的經驗都教給了我們。”河源技師學院老師的耐心指導和鼓勵,讓他很是感激。
從操作工成為編程主管
從河源技師學院畢業后,得益于扎實的技術功底,鄒發平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就職于龍記集團,在一線當一名操作工,制造模胚、模架等。在龍記集團一待就是3年。這3年里,鄒發平不斷磨煉技術,“在學校的時候扎實學技術,出來工作也要注重積累經驗。”鄒發平說,“作為一線模具操作技術人員,干得活比較累。”但這段在一線的歷練對鄒發平來說是寶貴的財富,技術上得到充分鍛煉后,他想到了轉型,“一線技術人員能不能有新突破?”后來,鄒發平輾轉到深圳學習數控編程,他告訴記者,數控編程雖然沒有操作工累,但更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設計的程序質量直接關系到加工的效率和質量。鄒發平說,在學校時也學過相關課程,加上自己一直在模具行業摸爬滾打,自己再上手時,只要認真研究,也不是難事。鄒發平的轉型是成功的,目前他已成為一名編程主管,月收入達1萬多元。
從一名學生成長為技能人才,鄒發平用了十年時間,回顧當初的學習經歷,他說:“學技術是個不錯的選擇。”近年來,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越來越多青年立志走技能成才之路,這也讓他更加堅定當初的選擇。鄒發平說,只要勤學苦練,掌握技能,就不愁沒有好的就業機會,并說,將來最大的想法是自己開廠,將所學的技能運用到實處。
(本報記者 劉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