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荔枝結出新果實
江東新區古竹荔枝改良品種助農戶增收
■李運通的果園內,經改良的新品種掛滿枝頭。本報記者 黃世軍 攝
○本報訊 見習記者 雷宇爍 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廖志良 眼下正值晚熟荔枝上市時節。記者昨日獲悉,有悠久種植歷史的古竹荔枝,經過幾年來品種改良的示范探索,在“老樹”上長出新品種,今年結出了不少新果實。
“這棵是幾十年的槐枝,4年前經過嫁接仙進奉這個新品種,今年掛果有100多斤。”古竹鎮槎嶺村60多歲的村民李運通介紹,“按照目前市場價,能賣上千元。”4年前,在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李運通在自家荔枝果園通過高枝嫁接換種,把六七畝槐枝嫁接成仙進奉、井崗紅糯、桂味等新品種,從去年開始,新品種已逐漸掛果。
據了解,河源是廣東荔枝最晚熟的地區之一。古竹鎮作為我市荔枝主產區,荔枝種植面廣,曾有“河源荔枝第一鎮”之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鎮家家戶戶在東江沿岸成片種植荔枝,逐漸形成了水東至槎嶺、四維、新圍、上聯、平渡、潮沙、雙坑等村長30公里的荔枝帶。近10余年來,由于種植密度過大,品種優劣不一,造成經濟效益不高,特別是近年來荔枝價格偏低,挫傷了果農的積極性。
為破解種植品種單一、效益不高等困境,近年來,古竹鎮滿山紅荔枝合作社(下稱合作社)通過邀請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深圳綜合試驗站、華農大等專家教授,在古竹鎮水東、新圍、槎嶺等村開展荔枝高接換種試驗,并對果農進行技術培訓,動員當地果農進行品種改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通過高接換種等方式進行品種改良近300畝。
“通過品種改良增加農戶收入、重拾農戶信心,再以晚熟這一時間差去闖市場,相信古竹荔枝的市場將越來越寬廣。”合作社社長葉濃青說,相比舊品種,新品種更適應市場需求,價格也較高,如桂味荔枝細核脆爽、清甜有桂花香,井崗紅糯荔枝果肉厚,不容易裂果。
“以前自己要在路邊擺攤,或者要挑去古竹圩鎮上賣,還賣不出好價錢。今年我家的荔枝全部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價格還比以往好。”77歲的老果農葉樹興說道。
記者看到,荔枝上市時節,合作社還在古竹鎮槎嶺村開設了荔枝收購點和銷售中心,為周邊農戶提供銷售渠道,同時通過烘干、開發果酒等方式,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