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繪就綠美河源新畫卷

2024-12-03 10:18:32 來源:河源日報

■陳英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必須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增創河源生態環境新優勢,為新時代新征程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能。

一、新時代河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河源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踐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

系統化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河源錨定綠美生態建設目標,印發實施了《河源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河源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并且出臺了《河源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打好碧水保優戰的命令》《河源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河源市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條例》《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禁止非法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十六條政策措施》等文件。一系列制度政策的相繼出臺、接連實施,為綠美河源生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全方位壓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河源市將生態優先行動作為“七大行動”之一,建立并全面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河湖長制、林長制等工作體系,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等工作領導機構,常態化研究部署和督導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并且開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建立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出臺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這些舉措都進一步明確和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二、深刻認識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之一。西方現代化采取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方式,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爆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也給我國現代化發展敲響了警鐘,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的經濟快速增長不能長久。我國開辟和發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道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續推進生態文明改革實踐,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邁入全面綠色轉型階段,產業綠色化、低碳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但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內生動力尚且不足,綠色發展水平整體還不夠高、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結構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顯,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打通制約綠色生產力發展的堵點難點,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增進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共建共商共享生態文明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三、全面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戰略部署

河源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踐行者。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建立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實施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強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度銜接,提升國土空間資源要素配置的利用效率。要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保障體系,建立起分工明確、責權清晰的環境監管和環境保護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等責任考核監督體系。要進一步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權責明確的自然資源產權體系。要構建系統完備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推進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立法,加快推進農業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立法,逐步建立起涵蓋水、氣等要素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體系,進一步夯實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統籌兼顧、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加快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的治污體系,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開展生態恢復重點區域識別與判定,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加大對萬綠湖等重點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推進生態綜合補償,進一步完善東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建立東江流域省內生態保護激勵長效機制。

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要健全綠色低碳發展經濟體系,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進一步提高光伏、風能、水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打造廣東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探索建立碳匯交易平臺,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碳普惠機制,探索開展水權交易、碳排放交易等環境權益交易。要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并強化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制度,提升綠色標識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增強綠色低碳產品競爭力,積極擴大綠色消費。要健全廢物循環利用體系,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積極開展“無廢細胞”創建。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上一篇: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