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河源高質量發展

2024-09-03 09:53:09 來源:河源日報

■吳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這是黨的歷史上又一重要綱領性文獻,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進行總動員、總部署,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為我市持續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擘畫了藍圖。

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決定》強調,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方面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另一方面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河源要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深度調研,與各類企業交流座談,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在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上展現新作為。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因地制宜建立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讓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應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與企業、產業的對接,構建“科技—產業雙向發力”機制,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在投資項目管理機制、投資工作評價機制、降低企業開辦制度性成本、優化政務服務機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有效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為推進河源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生態底色

《決定》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兩山”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始終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所在、特色所在,生態領域亦是如此。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河源在生態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河源檢察機關創新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河源法院創新建立“林長+森林法官”協作機制,解決了生態領域的一些問題,但還遠遠不夠。河源應深入貫徹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生態保護治理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生態領域關鍵環節,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改革創新工作。建立健全綠水青山保護修復機制、積極推動生態產品核算結果運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建立健全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為建設美麗河源提供日趨完善的制度保障,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以全面深化改革呵護民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目標也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決定》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會對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信心決心。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聚焦全會在民生保障方面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始終深化改革,聚焦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深化“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百千萬工程”

改革始終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關鍵一招。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就要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聚焦推進“百千萬工程”、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充分激發釋放縣鎮村發展活力。一是構建縣域產業發展動力機制和鎮村建設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動力機制,推進縣鎮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二是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多方協同、全面突破,建立統籌機制,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城鎮提能升級、和美鄉村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三是完善壯大縣域經濟體制機制,建好產業園區平臺,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培育特色產業,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能級,著力打造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在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等產業方面做出特色。四是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增強改革創新整體效能,推進縣鎮村高質量發展。五是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化土地綜合改革,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助力“百千萬工程”,打好強農固本“持久戰”、新型城鎮化“攻堅戰”、鄉村建設“升級戰”,努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為河源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范區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要深入貫徹全會精神,認真對標對表黨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結合河源實際,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明確河源各項改革任務并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約河源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激發發展活力,扎實推進河源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