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時間都去哪了?
新華時評
“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不多了!”
在卡塔爾亞洲杯上,中國男足一戰(zhàn)塔吉克斯坦,二戰(zhàn)黎巴嫩,三戰(zhàn)卡塔爾,均“無往而勝”,未能取得小組出線所必需的一粒進球,一次次讓媒體和球迷發(fā)出焦急的慨嘆。
多么熟悉的聲音,多么熟悉的話語。從1989年“黑色三分鐘”,到1997年“金州不相信眼淚”,再到2013年合肥“6·15慘敗”、2022年“大年初一輸越南”……同樣的悲劇,中國男足已經(jīng)重復了不知多少年。一句“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飽含著多少失望與希望交織、不甘與無奈交集的心酸。
這句話,最早是解說員的解說詞。每當國足在場上比分落后,大家心急如焚,都會情不自禁脫口而出“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每逢大賽,國足總是舉步維艱、敗多勝少,這句話也漸漸地讓國人耳熟能詳。
不僅如此,這句話的含義也在不斷延伸。當中國眾多體育項目蓬勃發(fā)展,國足水平卻一路下滑,戰(zhàn)績越來越差,從一開始輸日本、韓國,變成輸敘利亞、伊拉克,再后來輸泰國、越南。足球評論員韓喬生曾說:“不僅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留給中國隊的弱隊也不多了?!?/p>
此次亞洲杯失利,平均年齡近30歲的中國男足暴露出嚴重老化的問題,更新?lián)Q代迫在眉睫。距離世界杯預選賽只剩下兩個月,留給國足扭轉頹勢的時間,已經(jīng)非常有限。
很多人不禁在問:為什么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總是“不多了”?
中國足球并不缺少反思,技戰(zhàn)術問題、青訓問題、腐敗和假球問題,深層次問題挖了一遍又一遍。問題確實很復雜,但是也很明顯。病因找到了,關鍵還要找對醫(yī)生,找準藥方,然后認真地接受治療。一個病入膏肓、“疾”重難返的人,還奢望能借助一服就靈的“還魂草”而瞬時滿血復活,這無異是異想天開。
在本屆亞洲杯期間,亞足聯(lián)秘書長溫莎·約翰給中國足球建議:“如果你想要一支優(yōu)秀的國家隊的話,你得從基層做起。青訓打好基礎,再加上好的青訓學院和教練,然后就需要建設一個強大的、競爭激烈的聯(lián)賽,以進一步培養(yǎng)球員和俱樂部。這就是提高國家隊水平的途徑?!?/p>
“發(fā)展足球的藥方并非秘密,大家都知道。我們希望這一模式對中國足球有效?!睖厣脑捯馕渡铋L。足球自有足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足球界也曾強調(diào)“足球從娃娃抓起”,但最終都付諸流水,或杯水車薪,或竹籃打水,結果只有越扎心越痛。
那么,中國足球的時間都去哪了?
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中國足球總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一屆又一屆的決策者,往往就想著在下一個周期就要成功,甚至盯著短期目標豪賭國家隊成績。如此急功近利,結果可想而知,消耗的寶貴資源又何止是時間?
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場下不解決問題,場上就會問題不斷重演,“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這句話就還得重復下去。最對的路也許是最難的路,最遠的路亦或是最近的路。中國足球想真正取得突破,必須要做長期的準備和努力。中國足球的“新長征”,要走得真誠、篤定而堅毅甚至卓絕。
“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有時難免有調(diào)侃之意,但也始終表達著球迷們的堅守。雖然國足一次次地讓球迷失望和沮喪,但依然有萬千中國球迷懷著最樸素的熱愛,與國足不離不棄。本屆亞洲杯上,當中國隊落后的危急時刻,很多中國球迷在現(xiàn)場齊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場面令人動容。
只要路對,不怕路遠。中國足球的“新長征”,一定要堅定走下去。我們遲早要把輸?shù)舻亩稼A回來,讓曾經(jīng)充斥耳畔的“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變成令人自豪的新話語——“中國隊留給對手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