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河源綠色崛起

2023-08-07 11:26:56 來源:

■李倩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打造文化強省,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我們要緊扣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的“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推進河源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在當今知識經濟形態日益來臨的大背景下,文化與經濟融合得愈發緊密,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不斷推進,文化產業在各國得到廣泛發展,像英國的創意產業、美國的出版產業、韓國的電競行業、日本的動漫行業等,均已經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績,并在其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了可觀的比重。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65502億元。文化及相關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發展總體平穩,新業態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河源作為廣東的生態屏障,擁有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但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肩負著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社會的重任,文化產業發展可以妥善平衡河源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需求。一是文化產業是低污染、低消耗、高效能的綠色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本身踐行著綠色發展理念。增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關聯與合作,能夠促進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結構高級化。二是可以更好地傳承、利用和發展當地特色文化資源,促進群眾就業,實現鄉村振興。三是文化的“產業化”可以為當地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河源人民更高品質的精神追求,抵御境外勢力的文化滲透,增強文化凝聚力,將文化自信根植于內心,并推進建設文化強市。

因此,河源要把握自身發展優勢,積極探索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文化供給質量。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堅持不斷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建設好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就要求提升文化供給,實施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行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河源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著力解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結構性問題,邁向“以質取勝”的階段。從供給端來看,要從源頭上解決文化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深入挖掘河源客家文化內涵,牢牢把握河源客家文化的魂與根,著重以“客家古邑”“恐龍之鄉”等特色亮點打造品牌,堅持創新發展,通過創新產品內容和表現形式來提升優質產品供給。從需求端來看,要精準對接文化消費需求,把握各消費群體的特性,加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二、抓牢當前數字化發展浪潮,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數字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形態,逐漸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當前河源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業“數實融合”的發展態勢尚未形成。針對河源數字文化產業的短板,圍繞鄉村文化振興、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縣區首先應采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標準建設鄉村文化信息網絡,打造文化數字化硬件驅動力。根據鄉村文化類型與時空分布,積極開發相關軟件系統和算法,加強鄉村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虛擬加工和多平臺推廣,通過“區塊鏈+鄉村文化”,實現數據安全與數字資產交易,發掘鄉村文化價值新路徑。其次,要探索網絡直播、新媒體社交、虛擬現實、游戲游藝和數字演藝等新興文化業態消費模式,使文化理念、文化創意、文化標識等滲透到區域、城鄉文化產業聯動的各個環節,鼓勵在組織結構、產品形態、生產流程、商業模式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從單一的生產營銷向體驗式、沉浸式和個性化升級發展,實現雅俗共賞、城鄉融合的文創產品多元互動,推動城鄉文化融合發展。

三、提高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大做強文化產業。要系統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推動文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落實落細,在文化產業重大政策實施、重大項目落地、重大工程推進等方面加強溝通協作,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對符合支持方向的文化產業項目和企業予以扶持。持續實施“雙創”戰略,推動文化企業“個轉企”“小進規”“規做大”,培育壯大一批骨干文化龍頭企業,帶動全市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其次,要加強產業融合,培育新型文化產業。要抓住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遇,通過“文化+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使河源文化產業服務于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要順應現代科技發展的潮流,建設文化大數據服務體系,推進文化產業向高精尖領域發展。要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制造、城市更新等實現融合,深化河源旅游名城名牌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發展促進“融灣”“融深”。最后,要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保障文化產業持續健康地發展。要調整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優化資源配置。要完善文化管理機制,在明確政府管理職責之外,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產品生產與供給過程,建立起文化公共管理領域多元參與的社會治理機制。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