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河源作為
■楊天英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親臨廣東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意高遠、思想深邃,飽含著對南粵人民的深情牽掛和對廣東現代化建設的深切期待。廣東將按照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自立自強、守正創新,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奮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肩負廣東新擔當,展現廣東新作為。
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乘勢而上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視察廣東也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切實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大力發展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確保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河源作為廣東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更是重任在肩。要發揮好“廣東過去靠制造業起家”的成功經驗,擔負起“現在要靠制造業當家”時代使命,全力聚焦“1+3”產業集群,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上,全面做大做強當家產業。要大力開展產業集群能級提升攻堅戰。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全力推動中興、美晨、卓翼等頭部企業穩產擴產,推動產值實現雙位數增長。要強力推進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集群增龍頭、擴產能。重點推動農夫山泉、今麥郎等項目增資擴產,今年力爭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要奮力推動模具產業集群強增長、擴堆頭。努力把河源國家高新區創建成為省級機械模具特色園區,今年力爭模具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
二、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強方面攻堅克難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是進入新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關鍵之舉,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義。當前科技創新正向縱深推進,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視野也在不斷拓展,知識文明持續積淀也迎來了新的圖景。科技創新不斷釋放的巨大能量,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既塑造了人類文明的新載體新形態,也為人類文明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視察廣東明確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廣東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支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把廣東打造成科技體制改革示范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以確保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河源貢獻。
河源作為廣東科技創新較弱地區,在提升新科技自立自強方面更需奮勇直追。要全面對接廣州創新體系、深圳創新市場、香港創新機制,著力打造“雙區”創新資源外溢承載區、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地。充分發揮河源國家高新區、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作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農業雙核創新高地的優勢,深度對接深圳“東進戰略”,全力構建“雙區研發—河源孵化—河源產業化”產業創新鏈協作模式,全面融入“雙區”協同創新體系。重點要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級;打造農業創新高地,以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發展;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產業創新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育高端創新人才,構筑創新發展動力源等。
三、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勇毅前行
同以往的開放層次相比,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具有范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高、改革更深的特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高水平對外開放更有利于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動力空間、要素空間、活力空間、國際空間。總書記這次視察廣東寄望廣東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廣東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刻領會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全力以赴推動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加主動、更深改革、更為可控的全面開放戰略,再塑廣東國際競爭新優勢,確保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河源作為廣東對外開放度有待提高的地區,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更需勇毅前行。要進一步優化市場準入、產權保護、政務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發展。依托特色資源、優勢產業培育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積極構建“一帶一路”倡議大通道和重要物流節點。大力推進綜合保稅區、鐵路口岸等平臺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物流、融資租賃等外貿新業態。當前要以深入調查研究為基礎,加快推動河源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布局;以工作體系為支撐,加快推動河源融入大灣區建設;以“軟”“硬”聯通為重點,加快推動河源融入大灣區世界城市群;以產業協作互補為方向,加快推動河源融入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優美生態為根本,加快推動河源融入綠美灣區;以民生改善為目的,加快推動融入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等。
四、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一往無前
現階段我國雖然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為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解決好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十大重要舉措,提出了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工作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來廣東視察,特地去了粵西地區視察,對廣東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給予高度重視,并要求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好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們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確保廣東在促進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河源作為廣東城鄉區域發展欠平衡地區,在促進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更需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要緊扣“百千萬工程”這一發力點,全力加快縣、鎮、村高質量發展。要以省級產業轉移園為主平臺,有序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因地制宜發展好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醫藥康養等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統籌各縣區生產、生活、生態等各方面需求,加快補齊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等短板弱項,進一步凸顯縣的優勢。要大力推進鄉鎮特色化發展,聚焦“一鎮一業”,推動全市鄉鎮實現“百鎮百特色”,切實使圩鎮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華麗轉變。要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切實鞏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統籌推動農村廁所、污水和垃圾處理“三大革命”,持續推進綠美鄉村行動,努力推動全市鄉村變得更加干凈整潔有序。
(作者系中共河源市委黨校政治與統戰理論教研室主任)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