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藝“兩新”建設 助力河源文化高質量發展
■黃剛毅
文藝“兩新”,指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新文藝組織,主要是指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群等民營的文藝團體和網絡虛擬社群,主要以文藝創作、交流、發布、推廣等職能為主。新文藝群體,是相對于在國有文藝院團、藝術館、高校等機構中從事藝術工作的傳統群體而言的,以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制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為代表,是隨著文化產業、網絡新媒體技術以及市場化發展而興盛起來的文藝從業者,其特點是自由職業和不依附于相應政府機構的“獨立性”,往往以個體形式散落在文化產業的各個層面。
一、我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基本情況
我市文藝“兩新”組織有2個,即市文聯下屬的市網絡作家協會和市流行音樂協會。2個協會都屬于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民辦非營利文化藝術社團組織。目前,市網絡作家協會有會員55人,均為“80后”,其中,省級會員9人,國家級會員5人;會員中網絡簽約專職作家占90%,兼職作家則主要來自公務員、教師、協警、個體工商戶等。市流行音樂協會現有會員68人,會員中“80后”“90后”占85%,省級會員12人,全日制本科學歷占95%,音樂策劃人、獨立音樂人、經紀人、歌手等音樂職業者占70%,兼職會員主要為教師、學生等。另外,有從事商業影視制作的個體從業者約300余人(其中影視協會會員80人,黨員4人)。黨組織建設情況:市網絡作家協會黨員3人,市流行音樂協會4人,均無黨支部。新文藝群體基本情況:1.文藝工作(設計、創意)室。這種文藝工作(設計、創意)室一般規模較小,主要由三五名人員構成一個小團隊,分工合作,從事文藝創作活動,形成完整的文藝創作生產鏈條。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文藝工作(設計、創意)室的數量約300多個,主要是茶藝、國學、美術設計創意類。2.中小型民營文化企業。我市現有這些企業規模不一,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高低不同,處于孵化、成長發展的不同階段,但呈現出創作、經營“一條龍”的運作模式,如廣東曄華文化、優客琴行、新地音樂藝術教育等。3.個體文藝從業者。個體文藝從業者包括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音樂制作人、獨立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其中,網絡文學、音樂、影視、演藝等領域的個體從業者數量尤眾,如超級星藝術教育、優揚、卓影、樂源等影視公司。
二、我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發展情況
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是河源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源文藝版圖中最活躍的力量,在河源文藝繁榮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呈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和亮點。
(一)豐富市民文藝生活,繁榮城市文藝市場。我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均是以“80后”“90后”為主的年輕群體,他們思想活躍,專業水平較高,對市場的靈敏度高,從事文化產業和參與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性高。文藝社團一般通過自營(教育培訓等其他營利性收入反哺文藝活動)與公益(承接政府公益文藝活動)“兩條腿走路”的模式,解決生存、維持運作、尋求發展。如市流行音樂協會紅色文藝輕騎兵2017年以來以“惠民、為民、樂民”為己任,用紅色文化“小舞臺”鏈接社會“大天地”,積極參與我市文藝惠民演出達150多場,并連續2年獲評省協會優秀會員單位。
(二)促進文藝市場化,形成文化產業鏈。新文藝群體借助市場資本和政府引導,在文藝產品的上下游拓展形成文化產業鏈條,并向文藝以外領域滲透。如廣東曄華文化策劃人、音樂經紀人吳文波,嘗試在東源仙塘鎮南園古村旅游景區打造一個流行音樂與文旅休閑一體化的“網紅”咖啡屋,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還有我市自媒體拍攝的《一競到底》《醉美黃田》等短視頻,宣傳我市獨特自然資源和豐富的地域民俗尤為出眾。
(三)催生文藝精品力作,培育文藝人才隊伍。以新技術、新媒體、新生活為平臺,新文藝組織培育了一批適應市場的專業文藝人才。近年來,我市網絡作家協會會員也無風雨也無晴《珠圓玉潤也傾城》、歐陽富(了了一生)《妙手》改編成影視作品;黃宇(玄宇)成名作《小兵傳奇》由騰訊動漫制作改編成動畫;爆火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片尾曲《莫欺少年窮》為河源“九連真人”本土樂隊創作并演唱,形成網絡文藝原創精品IP。
三、我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存在問題
新文藝組織和群體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關注度不高。從黨組織建設層面看,無論是網絡作家協會還是流行音樂協會,大部分會員是個體文藝從業者。其中的青年黨員,只能將黨組織關系放在社區或人才市場,個別黨員因對黨組織的歸屬感不強和個人一些原因,又不愿將組織關系放在社區或村,則長期游離于黨組織管理之外,成了“口袋黨員”。從政府層面看,對新文藝組織和群體雖然做到了“嚴管”,但是離“厚愛”還有一定差距,與傳統作家相比,網絡作家的社會地位尚不能得到充分認可,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還比較滯后,對于如何激發網絡作家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方面的思想還不夠解放,創新辦法不多。
(二)文藝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新文藝群體中大部分文藝工作者能夠自覺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真善美正能量為主業,但在融媒體背景下,作品的傳播形式便捷,平臺多、速度快,作品千差萬別,他們的創作大多缺乏嚴格審核把關制度,意識形態的把握難度較大。
(三)新文藝組織和群體權益服務維護較難。新文藝組織和群體的創意創新較多,原創力較強,但文藝創作組織化程度不高,創作活動相對比較開放、松散,缺乏相應的權益保護,文藝作品被盜版、作品創意遭侵權的現象時有發生,維權難度較大,版權保護工作不容樂觀。同時,文藝“兩新”訴求多樣,目前我市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表達渠道,對于他們的訴求服務,缺位現象還比較突出。
(四)文藝“兩新”人才培育和市場發展較難。文藝“兩新”人才多以自由職業為主,人才流動性大,儲備困難。大部分民營文化機構報酬偏低,難以吸引人才,加之受大灣區“虹吸”效應影響,藝術人才難以留住。如“九連真人”客語搖滾樂隊,2013年在音樂經紀人吳文波等人將“客語流行音樂金曲榜”引進我市后開始組隊創作表演,2018年在央視滾石原創樂隊大賽獲得冠軍一舉成名后,被北京某公司直接簽約挖走。
四、我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發展的幾點思考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引領文藝“兩新”成為推動我市文藝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
(一)提高站位,充分凝聚繁榮發展文藝新力量。積極探索推動在我市新文藝組織中發展黨員和建立黨支部,讓文藝“兩新”黨員有歸屬感。吸納知名藝術家、新文藝群體骨干成為黨員參與社團、協會活動,助力協會抓好主責主業,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精品;引導青年新文藝群體緊緊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產生更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文藝工作者。
(二)延伸工作手臂,助推我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應把文藝“兩新”的發展作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組成部分加以規劃和培育。一是加強人才資源摸底調研。由相關部門牽頭,系統地對全市新文藝組織和群體的生存發展狀況進行專題調研,實地收集相關數據和情況,全面掌握我市新文藝群體的規模和從業經營狀況,建立新文藝組織和群體人才庫,為做好團結引領創造條件、奠定基礎。二是出臺扶持政策。在實施文化強市發展戰略過程中,要充分關注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把他們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綱要中,通過頂層設計和具體措施,從政策、平臺、資金、組織、獎勵、產業提升等方面予以幫助和扶持,形成聯動機制,營造新文藝群體創業發展的新環境,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創作活力,促進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健康發展。三是加強跨界融合。改變傳統單一的文藝形態,探索文藝跨業態、跨門類、跨地區的深度融合。新文藝組織和群體以創新創意為驅動,利用新的投入方式、新的創作方式、新的活動載體、新的傳播手段、新的平臺推送等,創造出“文藝+旅游”“文藝+非遺”“文藝+設計”“文藝+體育”“文藝+美食”“文藝+建筑”等融合發展的文藝衍生產業形態。“文藝+N”的融合發展,要立足頂層設計和各部門的合力支持,才能引導和扶持全市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具有河源特色、展示河源風貌的精品力作,借機將河源的“好風景”亮出去、“好品牌”打出去,多形式多渠道打造文藝原創精品IP,提升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美麗資源”成為“美麗經濟”,建設美好城鄉,實現“綠富”雙贏。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宣傳部)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