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奮力譜寫河源綠色發展新篇章
■邱壽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河源是廣東北部的生態屏障、廣東生態功能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全省生態發展的新標桿,是河源的資源稟賦所在,是河源的政治責任,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生態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成為全省生態發展的新標桿,為廣東奮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輝煌展現河源擔當、作出河源貢獻。
一、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既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到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我們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全省生態發展的新標桿,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悟、準確把握、認真貫徹,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二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不斷厚植河源的生態優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具代表性、最具示范性的重大理論成果之一,是新時代新征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地闡述“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我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民生事業抓緊抓實抓好,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堅持打好環境污染攻堅戰,堅持用最嚴格的保護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河源的生態環境各項綜合指標持續保持在全省前列,尤其水環境質量、空氣質量、森林覆蓋率等重要環境指標均排在全省、全國前列。同時,河源還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萬綠湖,且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廣東第二大水庫楓樹壩水庫也在我市境內。河源曾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佳范例”“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和建設示范區”“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碧水藍天已成為河源最亮麗的“招牌”和最好的“城市名片”。河源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必須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采取更有力的舉措、更有效的辦法,保護好河源青山綠水,厚植河源的生態優勢,讓河源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三、努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奮力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為河源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河源作為廣東的生態屏障、生態功能區,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要厚植河源生態優勢,也要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融合的路子,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生態政績觀。生態政績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一個重要觀念,強調生態價值優先,未來利益為上,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河源是廣東生態功能區,保護生態、筑牢生態屏障、實現綠色發展,是省委賦予河源的使命任務,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政治覺悟和擔當精神,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把維護河源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重大政績,把生態環境綜合指標作為考核縣區和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唯GDP論,不片面追求高速度,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釋放出生態環境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
其次,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仍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社會矛盾發生根本改變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發展中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貫徹新發展理念一定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以創新發展解決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以開放解決內外聯動問題,以共享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在解決重大問題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必須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引擎,把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為發展的必要條件,努力實現河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三,必須培育產業新體系。“生態功能區”真正的含義并非只保護生態,不發展經濟,只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應是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實現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河源作為廣東生態屏障,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將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優勢,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選擇一條符合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符合河源功能定位、資源稟賦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目前,“五大產業”已初具規模,目標是加快培育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百億級水經濟產業、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生態旅游業和現代高效農業,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培育“五大產業”既符合省委對河源的期望,符合河源生態優勢,也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接下來,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抓住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有利條件,不斷優化園區基礎設施,加大招商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做強做優“五大產業”,加快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河源高質量發展夯好基、壘好臺。
生態優勢是河源最大的優勢,鞏固河源生態優勢,是我們這代人應當擔負的政治責任。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做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河源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作者單位: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