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千方百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2022-07-13 09:30:08 來源: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評論員

經濟穩,則人心穩、大局穩。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就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千方百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以來,全球“黑天鵝事件”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廣東處在“兩個大局”風口浪尖,對外部環境變化、下行壓力加大的感知更早也更深。同時也要看到,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實力、發展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經濟總量超過全國總量10%,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堅持以實施“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扎扎實實辦好廣東的事,對于支撐全國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全局具有重要意義。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一體學習領會,整體貫徹落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聚焦用力抓科技創新,著力穩就業保民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總書記、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部署出臺一系列扎實穩住經濟的措施,廣東也主動作為、提前應對,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接下來要認真落實國家及省各項政策舉措,把政策效應充分釋放出來。充分激發省內需求潛力,推進廣州、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實施好汽車、家電等促消費專項行動。更好把香港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日益增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推進“粵貿全球”計劃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一鏈一策”“一企一策”解決供應鏈不暢問題。聚焦制造業、“兩新一重”、民生補短板等重點領域,高質量推進基礎設施、產業、民生等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在穩增長上的關鍵作用。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根本要求。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面對復雜形勢,要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求變應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經濟乘風破浪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要聚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前不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推進在粵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為我們提供了行動指南。各地各部門要牢牢把握民生民心這個關鍵,堅持“小切口大變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以青年交流鞏固人心,把前海打造成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學習生活的首選地,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不斷增進對祖國的了解和認同;聚焦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用心用情謀劃更多民生合作項目,推出更多惠民便民利民措施,持續打造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只要我們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更好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前行,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險與挑戰,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