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書寫河源文藝工作新篇章
■黃剛毅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們黨成立一百周年,黨和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繼往開來,對于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也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一、充分認識和理解新時代新發展階段中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正確認識新時代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基本前提。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受到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主動扛起復興中華文化的歷史責任,根本原因就是始終保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念,始終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興盛,黨的領導就是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需要新的文藝。
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途徑。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讓中華民族邁開自信而堅實的步伐走上復興之路。中華民族不僅重新站立起來、富裕起來,而且迎來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古老中華文明重新煥發出無限生機活力。當代中國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選擇了正確發展道路。在此過程中,我們黨既堅守中華民族文明血脈,又創造性地把中華文明推向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在守正創新中,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我們黨的百年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守正創新包括守正和創新兩個方面。守正與創新是緊密聯系的。守正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創新是守正的支撐與保障。文藝繁榮同樣離不開創新,守正不是固步自封,守正是認知,創新是對認知的不斷拓展。只有守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守住經過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正確的經驗和做法,才能確保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只有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才能為守正提供強大的支撐和保障,才能確保守正不保守、不僵化、不落后。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是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所以能夠永葆先進性,關鍵在于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關于社會實踐的系統科學,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也彰顯了人民主體性的客觀立場,能夠為文化藝術創作指明方向,提供素材。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能否定客觀存在的歷史、罔顧歷史事實。既不能隨意放大傳統文化的正面作用,“唯我獨尊”,也不能刻意強調傳統文化的負面因素,“自我矮化”。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堅持以客觀性、整體性、歷史性原則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形成尊重傳統文化的積極社會輿論氛圍,提升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
新時代文藝工作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胸懷“國之大者”,把握歷史主動,堅持守正創新,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成果,落實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實干實績實效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文藝工作的使命任務上來,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建設貢獻文藝的力量。
二、充分認識和理解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文藝工作者所擔負的文化使命
服務“兩個大局”,是文藝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的社會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文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藝的根本價值在于以文化人、立心鑄魂,改造人的精神世界,鑄造人的靈魂思想,引領人的道德審美。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勇于承擔起歷史與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投身到創作的洪流中去,感悟時代,回應召喚,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民族的偉大作品。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壯大繁榮社會主義的文藝事業,充分發揮文藝啟迪思想、凝聚力量、溫潤心靈、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藝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藝戰線工作者服務“兩個大局”必須擔負的重要使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需要發揮文藝的獨特作用,更好地立心鑄魂、昭彰正氣、弘揚美德,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建設美好精神家園。河源作為中國革命策源地、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有“趙佗文化”等客家文化的千年傳承,有著“東江三杰”的榜樣力量,有著紫金蘇維埃政府舊址、“文化名人大營救”龍川福建會館等紅色文化的富礦。我市文藝工作者應在河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助力文化建設,做好文化擔當。既要繼承嶺南文化的千年傳統,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以自己的作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又要深入挖掘河源文化的時代內涵,賦予新的時代價值,讓河源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用明德引領風尚,是文藝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的藝術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德藝雙修,聚焦精品創作,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文藝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文藝界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大團結大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文藝領域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缺少文化自信的問題。文藝工作絕不是單純的唱歌跳舞、吹拉彈唱,而是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各級文聯組織必須要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抵制消極思潮的負面影響,在錯綜復雜的文藝環境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抵制文藝消極思潮侵入,真正理解中國精神、牢記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全面展現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優良品格和精神風貌。
三、充分認識和理解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文藝人才是文藝繁榮的重要支撐
文聯作為黨領導的文藝界的人民團體,在團結凝聚廣大文藝工作者、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中擔負著重大職責,必須始終堅持“做人的工作”,最廣泛地團結凝聚各領域各層級的文藝工作者、文藝從業者、文藝愛好者,充分發揮文聯組織在行業建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文聯組織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業影響力,為文藝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加強文藝人才的隊伍建設,不斷夯實文藝發展基礎。國以才立,業以才興。繁榮文藝事業、多出精品力作,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誰擁有一流的文藝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文藝創新發展的優勢和主導權。為此,我們要加快建設河源文藝人才集群,把我市文藝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文化大家、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基層文藝骨干隊伍,做好人才培養培訓,把德藝雙馨的要求落實到隊伍建設的方方面面。
加強文藝人才的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文藝發展方向文聯是拉緊黨和文藝工作者之間的紐帶,履行好團結引導的基本職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文藝工作的方向導向,提升文藝工作者思想和業務水平,當好踐行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的示范者。要用符合文藝規律的方式領導文藝事業。“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通過教育培訓、媒體宣傳等方式,加強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成為黨的方針政策的堅定擁護者、篤定踐行者,始終做到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
加強文藝人才的創作引導,不斷提升文藝作品質量。文聯組織要建立健全創作引導機制,推動文藝創作用心用情用力,尊重和遵循藝術創作規律,不斷激發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內生動力。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守正創新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同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緊密結合起來,把為人、做事、從藝有機統一起來,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的組織實施,緊扣中國夢主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我市各協會和文藝工作者深入改革開放前沿、重大工程建設一線、脫貧攻堅、“融灣”“融深”等重大戰略發展的歷史實踐中,各級文聯和文藝工作者不能缺位,要眼睛向下、積極作為,準確把握文藝的創作方向,創作更多具有河源特色、體現河源水平、展示河源氣派的精品力作,實現我市文藝工作從文藝“高原”向文藝“高峰”跨越。
優化文藝人才的發展環境,不斷完善文藝陣地建設。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支持文藝文化發展的政策,推動制定落實本地支持文藝發展具體措施,進一步深化文聯機構改革,優化文聯機構職能設置,延伸工作手臂,推動工作重心下沉向基層傾斜,各級文聯和協會要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將文聯和協會建設成為覆蓋面廣、凝聚力強、溫馨和諧的文藝工作者之家。二是加強文藝界職業道德建設。依托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機構,以點帶面、層層輻射,把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要求傳導至整個文藝界和全社會,形成強大行業治理合力。三是加大對優秀文藝人才、文藝作品的宣傳力度,營造尊重文藝人才,尊重文藝創造,繁榮發展文藝的良好環境。四是加強對新生力量的教育引導,積極為“文藝兩新”成長成才搭建有效平臺,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在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有力有效的舉措、扎實的行動,推動文藝隊伍更加健康,主流聲音更加響亮,行業風氣更加清朗,以良好的行業面貌和飽滿的精神狀態,形成文藝界扶正祛邪、引領風尚、傳播正能量的先鋒陣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胸懷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在新的偉大征程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會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不斷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堅持真理以守正,開拓發展求創新,延續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史詩的文化魅力,努力書寫河源文藝工作繁榮發展新篇章。
(作者系市文聯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