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建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為牽引 推動河源農業農村全面振興
——四論認真學習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河源抓“三農”的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讓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滿希望,讓廣大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抓手,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行動,培育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樣板。這為我市今后五年做好“三農”工作明確了目標和路徑。河源是廣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點地區之一,農村地域廣闊,農村人口比例較高,農村各項建設的短板弱項較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行動,也是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題中之義。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推動燈塔盆地建設提質增效。橫跨3縣20個鄉鎮的河源燈塔盆地農高區是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我們要緊扣“農”“科”“高”的建設發展要求,高標準創建國家農高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要加快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統籌大型灌區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區域性城市承載功能,把燈塔盆地建成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鄉村建設是貫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過程的長期任務,必須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我們要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建設具有嶺南文化氣息和客家人文特色的美麗鄉村;全面推進鄉村特色風貌提升,建設一批具有客家傳統文化元素、功能現代的宜居示范村居;全域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村莊清潔常態化持續化;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鄉村便捷高效生活圈。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提高農村綜合改革效能。農村改革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重要法寶,我們要圍繞關鍵要素做文章,一攬子推進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做好“錢”文章,綜合運用財政資金、市場化基金、信貸、擔保、保險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發展鄉村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做好“地”文章,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做好“人”文章,健全人才下鄉機制,完善吸引人才返鄉留鄉政策,更好引導各類人員回村發展。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成果來之不易,務必牢牢守住。我們要促進脫貧攻堅政策平穩過渡,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實現過渡期內脫貧攻堅政策平穩轉型、無縫對接、有效銜接。要加強防返貧檢測對象常態化幫扶,采取精準幫扶措施拓展穩定增收渠道;要全力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實現鎮村聯動發展。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接力奮斗、久久為功,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