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河源紅色文化在地方高校的傳承與弘揚

2021-11-25 10:44:13 來源:

■胡方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紅色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先進文化形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的主陣地,具有推動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的重大使命。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弘揚紅色基因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

河源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河源紅色文化孕育和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河源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在河源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都發揮著巨大的思想引領作用。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挖掘河源紅色文化的豐厚內涵和精神實質,充分利用河源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刻感悟河源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歷史記憶,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做共產主義理想的忠實信仰者和堅定實踐者。

一、扎實推進河源紅色文化“三進”

河源高校結合時代特征,豐富教育內容,大力推進河源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實現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一是以主題活動為引領,營造學習氛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邀請法卡山戰斗一等功臣丘譚安,“兩縱”老戰士、河源市區老戰士聯誼會副會長許基,市委黨校副校長林惠鵬,河源市人大制度研究會會長陳其明,河源開放大學原校長歐陽均,市委黨校教師黃艷秋等16位專家到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講座,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大課堂、“賡續紅色精神”座談會等形式,為廣大師生宣講黨的歷史和身邊紅色故事,幫助學生以多種形式學習黨史知識,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廣師大在河源校區定期舉辦以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精神傳承為主題的周末觀影活動,提升了師生們的家國情懷,并且舉辦了“黨史誦讀,經典傳唱”朗誦比賽、“我要贊美您”演講比賽和紅色經典誦讀分享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大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二是以課堂為陣地,豐富學習載體。廣師大(河源校區)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集體備課,加強思政課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共享資源、共磨課程、共提能力,進而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打造立體生動、入腦入心、學生喜愛的思政“金課”。河職院思政部積極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紅色文化教育主渠道作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在課堂中設置了“黨史故事人人講”環節,組織大一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項目《學黨史 書華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程組織大一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項目《給黨的一封信》活動,并把兩次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的學生作品整理匯編成冊,分發到各班學習交流。廣師大(河源校區)和河職院等高校還通過舉辦專題講座、課程思政、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形式,在廣大學生中宣講黨史,引領學生了解黨的發展歷史,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增進愛黨敬黨之情。

三是以傳承為目標,優化學習效果。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與河源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主辦“傳承紅色基因”“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精神”等專題學習訪談活動,組織師生代表到歐陽枚、梁頓紀、羅培章、李樹等革命老戰士家中走訪學習,并把搜集到的老英雄、老革命的革命事跡,制作成圖文和視頻學習資料,在校內外官方媒體和平臺播出,以“一個故事”“一個主題”為切入點,通過走訪促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情感認同,從而帶動全校師生學習和發揚革命前輩的戰斗和奮斗精神,營造學榜樣、做表率、爭先進的良好校園氛圍。

二、大力開展河源紅色文化研究

河源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源。河源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最早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地區之一,是最早開展農民運動、最早組織農民暴動和建立農民武裝的地區之一,最早建立縣級革命政權、最早建立革命根據地、最早建立蘇維埃政府的地方之一,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在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領導和支持下,成立了紅色文化研究中心,通過河源紅色文化研究的協同創新,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當代教育價值,全面推進河源紅色文化研究。

河職院緊密結合教師群體特點,精心謀劃,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引領廣大教師深入學黨史悟思想,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積極開展河源紅色文化研究。河職院還組織力量深入調研和大力弘揚老革命張增文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張增文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18軍進藏,在西藏工作34年,曾任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將其一生獻給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為深入系統了解張增文的生平事跡,河職院組織人員專程到廣西柳州、四川成都、西藏拉薩等地搜集整理張增文同志的生平史料,并圍繞張增文同志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開展“杰出校友張增文對黨忠誠”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向師生宣講他投身革命、建功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的革命生涯,宣講他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

三、創新紅色文化理論宣講與展陳方式

創新宣講方式,講好紅色黨課。依托河源紅色資源,推行“線上+線下”、課堂與現場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教學實效。河職院依托河源地方革命史跡、革命英雄人物等,到阮嘯仙故居、源城區埔前上村村紅色教育基地等革命紀念地積極開展現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

河源地方高校緊跟時代步伐,多角度結合、立體式發展,以多種形式把紅色文化融入青年大學生的學習教育過程中,既注重學校和教師的主導性,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既緊密依托思政教育主渠道,又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和基層黨建的推動作用,通過多位一體的立體發展模式,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全面實現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河源地方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探索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序的紅色文化教育制度體系,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引導廣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作者系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