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項目為王”賦能高質量發展
□本報評論員
金秋九月,碩果累累。昨日,廣東省舉行2021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作為省分會場之一的河源同步舉行2021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暨招商項目簽約活動,190個體量大、效益好的項目集中簽約、動工,為“示范區”“排頭兵”建設注入強勁動力。這是全市上下認真落實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工作部署、做好“六個抓”工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具體行動,集中展現了各級各部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狠抓項目建設的堅定信心和必勝決心。
產業為本,項目為王。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領軍企業和產業龍頭項目,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百億級食品飲料及水產業集群、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要打造這三個產業集群,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惟有用堅實的項目來支撐,用落實的行動來實現。
抓招商強產業、抓項目促發展,一直都是河源發展的最強音。今年以來,我市緊緊扭住項目這一主抓手,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大力引進實體制造業項目,項目建設熱度持續攀升。隨著昨天190個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河源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再掀新高潮。梳理簽約動工項目,既有卓翼科技、碧優選飲品等重大產業項目,也有學校、道路等補短板民生項目,不僅為我市打造三個產業集群裝上“加速器”,還能進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極大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可謂分量十足、影響深遠。
項目是發展的引擎和抓手,更是河源的后勁與未來。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疫情防控仍在繼續,經濟發展任重道遠。我們沒有絲毫止步歇腳、驕傲松懈的資本,只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肩擔子挑到底。全市各級各部門務必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實際行動踐行“項目為王”理念,以項目論英雄、以發展論能力,迅速展開項目謀劃、招引、簽約、落地、建設的強大攻勢,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踐行“項目為王”,必須以超前的戰略眼光謀劃項目。項目建設不是“筐”,決不能“撿到筐里都是菜”,一哄而上、不加篩選。要站位高、見事早、行動快,以省“雙十”產業集群布局為契機,搶抓高鐵通車機遇,主動對接“雙區”和雙合作區,超前謀劃實施、布局培育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踐行“項目為王”,必須以超常規工作力度跟蹤項目。時間不等人、發展不等人,抓項目更是等不得、慢不得、歇不得。要大力發揚“店小二”的精神,緊緊盯住項目招引、簽約、落地、動工、建設每一個環節,做好全程跟蹤服務保障,堅決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全力營造無障礙建設環境,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加速建設、早日見效。
踐行“項目為王”,必須以突破性舉措提升營商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的“強磁場”、地方的“金名片”。要主動對標“雙區”和“兩個合作區”,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加快實施流程再造和效能革命,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濃厚的親商、安商、富商、護商氛圍,讓企業家在河源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只爭朝夕抓項目,奮楫揚帆促發展!重大項目建設,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贏得的是未來。乘著優質項目扎堆落戶、集體開工的大好勢頭,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增強“項目為王”意識,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和奮勇爭先、舍我其誰的干勁,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推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在河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示范區”“排頭兵”建設筑牢根基、匯聚能量,為廣東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河源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