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篇】客家風韻耀古今
■開封客家源廣場守望閣
河南省開封市珠璣巷客家源文化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守望閣,守望閣和廣場以“家”字篆刻地鋪為核心,巧妙反映了客家的歷史文化、根親文化與祭祖文化。客家源文化廣場是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開封召開的主要場所之一。
2014年10月,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在開封舉行,來自全球的客家游子在守望閣、珠璣巷慎終追遠、祭拜祖先,尋找內心最深處的溫暖。
01 珠璣巷里 桑梓原鄉
1000多年前,第一批中原兒女從黃河岸邊的中原出發,踏上了漫長的南遷之旅,經歷了千百年的輾轉遷徙,形成了一個具有自身鮮明文化特色的新民系——客家人。他們在福建、江西、廣東等地開枝散葉,繼而播遷到我國港澳臺和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如今1.2億客家人遍及五湖四海,但都不曾忘記自己的先祖來自中原。時至今日,河南不少地方仍然保留著客家先祖的遺跡。
開封是與客家人淵源最深的地區之一,開封的文化個性與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具有共同閃光之處。無論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中央之國”,還是作為河洛文化標志的“河圖洛書”、伊河洛河、“太極八卦”等,都與開封地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今,雖時越千百年、地隔千萬里,但客家人仍保留著中原的許多風俗習慣,語言也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古韻,與現在的開封人依舊血脈相承。
據史料記載,在歷次大遷徙過程中,以宋元之際由于戰亂引起的大規模遷徙為最,而且在當時南方戶籍有了“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被編入客籍,正式形成了客家民系。據史料考證,客家人正式定稱于宋朝,在宋朝的戶籍立冊中,凡是廣府語系和潮汕語系的人都列入主冊,北方來的人都列為客籍。在長期的遷徙漂泊過程中,客家人錘煉出了愛國愛鄉、刻苦勤儉、堅韌不拔、開拓進取、重教崇文、團結互助的客家精神,并在宋代最終形成了客家文化。
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客家人不忘故鄉的風土習俗,把宋都開封的歷史文化傳承到了東南各省。以珠璣巷為代表的客家人街道地名文化,成了東南各地客家人彼此相認的一個名牌。這些“珠璣”地名,就是客家人從宋都開封傳承到南方居住地的特殊文化和地理標志。如果到了廣東,翻看客家人的族譜,你會發現上面大都記載著他們的祖籍地是珠璣巷。廣東的珠璣巷很多,其中南雄珠璣巷最負盛名。
北宋末年,開封被金人攻陷,有一些中原官民翻越梅嶺山脈,來到廣東一帶。為了紀念在開封所居住的珠璣巷,遂把這里也命名為珠璣巷。這批難民共有97戶33姓,他們的子孫成為后來廣東各地鄉族的祖宗。這些名人望族都把珠璣巷稱作“七百年前桑梓鄉”。在客家人心中,珠璣巷是家鄉的象征、內心深處溫暖所在,更是情感的寄托。
02 千年守望 萬里尋蹤
歷史上,開封這座城市在客家人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記憶。為了充分挖掘開封的客家文化,建立和客家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開封決定承辦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力,先后在亞、美、非三大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個城市舉辦過的客家聯誼盛會——世界客屬懇親大會。
2012年11月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舉行的世界客屬第25屆懇親大會上,開封獲得2014年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承辦權,500多萬開封人民向海內外客家人發出邀請,歡迎他們常回開封看看。開封也由此成為第一個一次就申辦成功的城市,也是沒有一張反對票的城市。
舉辦盛會,新聞先行。2013年5月6日,“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從開封到封開”汴梁晚報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萬里尋蹤客家路”大型系列采訪活動正式啟動,開啟了橫貫6省、行程萬里的大型文化主題報道之旅。
2014年2月,“萬里尋蹤客家路汴梁晚報記者臺灣行”大型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特別報道組循著客家先民遷徙的足跡,進入現在的客家聚居地,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中探尋客家文化精神,推出一系列客家主題文化報道,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客家文化新熱潮。
系列報道結束后,結集出版了《從開封到封開·萬里尋蹤客家路》《汴梁晚報記者臺灣行·萬里尋蹤客家路》。其中,《從開封到封開·萬里尋蹤客家路》榮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獎,《從開封到封開·萬里尋蹤客家路》《汴梁晚報記者臺灣行·萬里尋蹤客家路》榮獲河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特等獎。2014年6月,時任省長謝伏瞻在臺灣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吳伯雄時,贈送了《汴梁晚報記者臺灣行·萬里尋蹤客家路》圖書。
03 客家鄉親 中原尋根
“要問客家哪里來,客家來自黃河邊。”一句膾炙人口、傳唱悠長的歌謠,道出了客家人與中原、與開封剪不斷、說不盡的情緣。客家人祖祖輩輩雖然客居他鄉,但依然保持著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和民族認同感,中原始終是客家人魂牽夢縈的心靈故園。中原人民也思念、牽掛著遠離故土的客家人。
2014年10月17日,由開封市人民政府、開封市客家聯誼會主辦,省僑聯、省客家聯誼會協辦的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在開封清明上河園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家賢達齊聚古城開封,圓了一個美好的尋根夢。
為了實現“留住客家人的心,留下世客會永久記憶”,開封市上下一心,協力迎接回家的客家人。本屆懇親大會圍繞“開封,讓客家人圓夢”這一主題,舉辦了“根在中原·開封”祭拜儀式、“相聚一家親”客家團圓飯等一系列活動,讓與會的客家人盡情領略客家先祖燦爛的人文歷史和宋文化,感受客回故里的家鄉情懷。
為弘揚和展示客家文化,打造一個展示客家文化精品、傳播客家文化的平臺,2023年,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開封大學聯合世界客屬總商會成立了開封客家文化傳播交流中心。客家文化傳播交流中心一期工程,以開封日報報業集團“萬里尋蹤客家路”系列采訪圖片﹑報紙版面和相關書籍為主,展示了客家風物人情的獨特魅力。
客家文化交流傳播中心以客家親情為紐帶,以客家民俗、尋根中原文化、旅游、經貿合作為平臺,向海內外展示客家人的風俗民情和歷史演變。世界客屬總商會主席、總會長李金松為客家文化傳播交流中心題詞——“傳承客家精神”和“客出中原”。
中原大地是億萬客家兒女的家,客家人尋華夏之根、溯姓氏之源、樹民族之碑、立炎黃之傳,不斷點燃客家精神新火炬,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促進和增強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歸屬感,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著重要作用,在文化認同、祖國認同、價值認同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