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選人簡要事跡
1.鄒群
鄒群,女,1992年生,市中醫院護士。2020年7月5日晚7時30分許,鄒群和家人出門散步,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她毫不猶豫地沖上去,利用專業知識對兩名傷者進行救治并撥打110、120。當急救車到達現場后,放心不下的鄒群跟著上了車,與救護人員一起將傷者送往市中醫院,并在急診室參與搶救。她見義勇為的事跡,通過《河源日報》《河源晚報》、河源廣播電視臺、抖音等平臺傳播,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體現了醫護工作者的社會擔當,弘揚了河源正能量,獲得市民和網友的一致點贊。在工作之余,鄒群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懷著一顆真摯的心為鄉村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帶去更多的關心。
2.張學芬
張學芬,女,1944年生,籍貫四川宜賓,現在是一名退休人員。張學芬自退休后跟隨女兒來到河源生活,2013年加入市紅十字會志愿者隊伍,她積極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參與公益活動超過200多場次,志愿服務工時累計3000多小時。作為一名紅十字會志愿者,她熱心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熱忱參與志愿者的行動,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她說做志愿服務一天下來雖然會很累,但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是那一聲聲的“謝謝”給了她動力!
張學芬獲評2019年河源市“最美志愿者”、河源市“最美人物”。
3.馮桂龍
馮桂龍,男,1988年生,連平縣元善鎮密溪村村支書、主任。2020年2月23日下午4時,馮桂龍在密溪村水洋洞疫情防控監測點值班,一聲異常的巨響驚動了正在排查登記的他,公路對面的懸崖底下飄起一陣煙霧狀氣體,馮桂龍意識到可能是發生車禍了,迅速安排好防控監測點的值班工作后,立馬組織志愿者到現場查看。出于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對道路應急事故的敏銳性,馮桂龍發現了懸崖底部一輛白色小轎車正掛在樹上,車內一名男性司機已經昏迷,頭部和身體有多處血跡,情況十分緊急。馮桂龍立即撥打110和120,同行的志愿者撥打119。醫生到達現場后對傷者進行了簡單包扎,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救援,馮桂龍和其他救援人員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安全地將傷者從懸崖底部抬運到路面上,直到受傷男子所在的救護車離去,馮桂龍才回到防控監測點,繼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4.劉曉闊
劉曉闊,男,1986年生,東源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中隊長。2018年4月3日14時40分許,劉曉闊與藍口派出所同事配合東源縣水務局、藍口鎮政府對東江河藍口鎮河段進行巡邏執勤。當經過藍口鎮角塘村東江二橋施工附近水域時,劉曉闊發現岸邊有3名群眾在大聲呼救,示意有小孩落水。距離劉曉闊前方河道約50米處有一個人在湍急的河流中激烈掙扎,情況十分危急。劉曉闊讓巡邏船立即開足馬力,加速向落水小孩靠攏。在巡邏船距離落水兒童只有10多米時,落水兒童因體力不支,頭部已經沉入水中,漸漸沒有了掙扎的動作。在這危急時刻,劉曉闊迅速攜帶救生衣縱身跳入水中,快速游向落水兒童,經過驚心動魄的50秒,成功將落水兒童從水中營救起來,并在其他工作人員幫助下將落水兒童救上船護送上岸。由于獲救及時,該兒童經檢查意識正常,無生命危險。
5.鄧崇福
鄧崇福,男,1969年生,中共紫金縣鳳安鎮委宣傳委員。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鄧崇福全身心撲到“疫”線上,舍小家顧大家,參與募捐活動和防疫等工作,以防控的實際行動展現了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善于擔當,越是艱難越向前的精神。2020年正月初七,正值疫情防控緊急時期,因村民燒雜草不慎引起大面積山火,鄧崇福迅速組織工作人員到各小組各戶進行人員撤離轉移工作,并帶領鎮村干部投入到撲救山火一線,奮力打贏了疫情期間的山火戰;2019年謝塘水庫發生溺水事件時,為爭取救人時間他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地跳入水庫進行搜救,經過40多分鐘的搜救,最后將3名溺水兒童撈救上岸,緊接著對溺水兒童進行人工心肺復蘇搶救,最后鄧崇福也因體力透支癱坐在了水庫岸邊;超強臺風“海馬”正面襲擊鳳安鎮時,面對嚴峻的災情,他沖鋒在前,靠前指揮,心懷群眾,把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群眾的財產損失。
6.賴佳琪
賴佳琪,女,1985年生,是源城區上城社區的一名普通個體經營者,2013年她創立了河源市鑫滔實業有限公司。在與客戶的長期合作中,賴佳琪始終本著“客戶第一、誠信至上”的原則,贏得了客戶的信賴,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企業品牌。2013年,公司承接了深圳市某大型模具廠的廠房擴建項目,這份合同是鑫滔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單大生意。但是接手后發現施工條件非常糟糕,一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但是為了誠信一定要按期完工,于是她帶領技術人員晝夜加班加點,最后3天連續突擊了72小時,終于保質保量如期交付使用。此后,該模具廠的建設工程全部交給了鑫滔,他們用誠信樹立了公司的形象。賴佳琪以人為本,為勞動者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推行全員合同化管理,吸納大學生就業,組織12名企業改制人員重新上崗,推行勞動工資集體協商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幾年來,未發生過一起勞資糾紛。2014年,公司建立了一支由優秀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承諾接到客戶意見反饋,24小時內必須服務到位。如果遇到遠途,寧可讓員工乘飛機趕赴處理,也絕不會延誤時間。雖然經營成本大大增加了,但是保證了服務質量,樹立了誠信的企業形象。
7.何金
何金,女,1980年生,河源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何金自2003年大學畢業來到河源參加工作,兢兢業業,謙虛嚴謹,每年接診患者約5000人次,一心為患者著想,盡己所能讓患者花少錢解決疾患,受到患者好評。2017年8月任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負責人以來,科學規劃統籌,學科由專科學組發展到獨立學科再到獨立病區,內分泌疾病患者在河源本地得到了有效治療。同時她還擔任河源市內分泌學科的帶頭人。工作之余,何金積極組織義診并參與公共健康教育活動。2018年、2019年利用休息時間,到紫金縣及東源縣30多家敬老院進行社會服務及義診工作,幫助孤寡老人。
疫情期間,她主動請纓,率領河源醫療隊馳援荊州石首市。到達荊州石首市中醫院后,她所在的醫療隊全面接管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危、重癥病區。何金負責具體溝通協調工作,協助診療。在病區工作,她不懼危險,認真負責,籌劃不同類型患者診療事宜,建立新的重癥病區及內部規劃,合理統籌安排工作。2020年2月29日,重癥患者清零,3月7日確診患者清零,3月9日,石首解禁。3月20日,圓滿完成任務,她帶領17名河源隊員由荊州安全返回河源,全隊零感染。石首市授予河源市援助石首醫療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杰出團隊”榮譽稱號。2020年何金獲評“感動石首年度人物”“荊州市最美逆行者”。
8.孫塵演
孫塵演,男,1998年生,預備黨員,二級警員,河源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民警。入警以來,孫塵演堅定政治立場,勤學善思、苦練本領,立足崗位作貢獻、擔當作為勇爭先,朝著“永葆忠誠本色,擔當神圣使命”的方向奮進,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警察的責任和擔當。在2019年“6·10”“6·12”抗洪搶險中,孫塵演或是往返于齊腰的深水間,營救被困的孩童,或是于山林中徒步數小時,背出受傷群眾;在同年11月的大比武中,孫塵演作為大隊骨干,參與了全部六個科目,并最終獲得男子綜合體技能第一名和團隊第一名的好成績。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孫塵演無懼危險、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異地戰斗,與湖北省荊州市燕窩鎮派出所民警一起,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40天,負責24小時輪班執勤、隔離觀察點看守、人員排查、場所檢查、巡邏路面、測量體溫、道路封鎖等多項工作,為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較大貢獻。異地抗疫期間,孫塵演共查處了違法行為45起,檢查營業賓館168間次,設卡檢查車輛1050余輛次,測量體溫情況1800余人次。2020年,孫塵演獲評“河源市最美抗疫警察”。
9.黃國珍
黃國珍,男,1985年生,龍川縣光榮院護理員。黃國珍在光榮院的13年,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以院為家,尊老敬老,視院里的老人為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些老人們,老人們總是被他微笑式服務打動,在他護理的時間總能聽到老人們歡聲笑語。對生活不便的老人,每天為他們提水、送飯、洗衣、清理房間、沖洗廁所,從不怕臟,不怕苦,憑借著自己的愛心和敬業奉獻的精神默默地忙碌著,寬容地理解著。長此以往,雖然相互之間沒有血緣關系,但黃國珍與院里的老人們實際上早已親如一家,感情上早已彼此認同。在單位,黃國珍既是值班員、炊事員、理發員又是護理員,每一項工作都希望能讓老人寬心、開心,力求盡善盡美,沒有半點馬虎。對待院里的工作安排,他從來都是認真執行,不打折扣,每一項任務都是高標準完成。
10.謝貴花
謝貴花,女,1962年生,連平縣陂頭鎮夏田村村民。當年與丈夫結婚時,丈夫家中還有4個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和一位身患心臟病的母親,家里經濟狀況也不樂觀,但她沒有抱怨、沒有退縮、沒有提出分家單過,而是盡心照顧弟弟妹妹和婆婆、供弟弟妹妹上學。婆婆多次心臟病突發,都是她背著婆婆趕幾里路往返醫院。為了給婆婆治病,她還把娘家給的錢全部拿了出來。1990年,公公中風癱瘓,她又擔起了照料公公的重擔,每天給他端水送飯,處理大小便等。公公臥床久了又患了老年癡呆癥,對照顧的人又打又罵,她從不生公公的氣,而是理解公公所受病痛的折磨,對公公悉心照顧至今,三十年如一日。同屋的孤寡老人生活有困難時,她也會主動幫助他們。每當提起謝貴花,村里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敬佩她對家人、鄰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