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紫金縣

紫金縣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六大奮力”開創又穩又好加快發展新局

2023-01-19 10:20:47 來源:河源日報

fd1fb638770c9ed7c1e28488c827e97d_0119005_001_01_s.jpg

中國共產黨紫金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473428e7079aaa832a67dd6dab075273_0119005_001_02_s.jpg

■紫金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核心提示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1月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紫金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對照黨的二十大戰略擘畫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找準路徑、把握機遇,堅定信心、勠力同心,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堅持“融灣”“融深”,持續聚焦四大高質量發展平臺,完善優化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具體行動方案和施工圖,加快構建產業集群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奮力開創紫金現代化建設又穩又好、加快發展的生動局面。

舉措一

奮力推進產業興縣,

加快構建產業集群

做強工業產業。堅持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狠抓實體經濟,進一步壯大“工業家底”;著力抓好工業平臺擴容提質,加快紫城工業園二期和藍塘產業新城開發建設,推動樓宇產業園、預制菜產業園、電商物流園、冷鏈物流園等“園中園”加快建成投產;著力加快省級產業園申報,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實施強鏈補鏈行動,進一步加快紫城電子信息和藍塘新材料、新智造三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建設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全力支持天高礦業公司上市;著力打開招商引資新局面,力爭全年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著力加快項目建設,推動項目早動工、快投產、穩達產;著力打造工業經濟新增長極,加快推動水墩鎮水經濟產業園項目動工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環保產業園規劃建設,厚植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

做優現代農業。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帶動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促進農業穩產保供,確保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4.27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9.19萬噸以上;全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深入實施茶葉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紫金蟬茶品牌建設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茶葉現代農業觀光園、研學教育基地,重點推進中國蟬茶(紫金)交易中心、標準化茶葉加工廠等項目建設,不斷擦亮“中國蟬茶之鄉”金字招牌,推動以茶葉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形成規模、集群成鏈;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持續推動絲苗米、柑橘、南藥、畜禽等特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做旺旅游產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毫不動搖推進旅游旺縣,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編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溫泉資源,構建“六色繽紛”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辦好紫金炮子鄉農會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加大紅色蘇區、永安古城、黃花古驛道、紫城冰臼群等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力度,加快東南五鎮旅游公路、敬梓溫泉康養小鎮等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優化民宿產業布局,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推動旅游資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提升紫金文旅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擦亮“客家古邑”“紅色紫金”“溫泉之都”等金字招牌。

舉措二

奮力推進“融灣”“融深”, 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突出交通先導“硬聯通”。堅持交通引領,科學謀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與“雙區”互聯互通水平;加快推進河紫高速公路建設,扎實推進龍汕鐵路、河惠汕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提前規劃建設,積極爭取深河高鐵等項目在縣內設站,構建高效便捷的“融灣”“融深”通道;持續推進國道236線龍潭至升平段、省道 340 線龍窩至九和段等項目建設,完成一批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城鄉交通體系。

突出深化改革“軟聯通”。全面對接“灣區通”工程,深入學習借鑒“雙區”改革先進理念和創新經驗,加強與“雙區”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深化各領域改革,建立推動重點改革任務的落實制度機制,最大限度集聚發展動能。

突出共建產業“企聯通”。依托龍華對口幫扶機遇全力“聯起來”,積極探索園區共建、產業合作、飛地建設等模式,加強產業聯動,借勢借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依托產業轉移需求全力“引進來”,引進更多優質配套產業和優秀企業,形成與粵港澳大灣區有機聯系、深度融合的產業鏈供應鏈;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大市場全力“走出去”,有序組織和鼓勵企業搶抓訂單、推廣品牌,形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經貿網絡。

突出對接交流“心聯通”。加強與“雙區”資源共享,加快構建與“雙區”聯系緊密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動與“雙區”城市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建立跨區域交流合作機制;加強與“雙區”文化交流,推動紫金紅色革命精神、優秀傳統文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相融合;加強與“雙區”人才互通,探索與深圳建立常態化互派干部交流掛職、實踐鍛煉的工作機制。

舉措三 奮力推進綠美紫金行動,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打造綠美紫金。以科學規劃為抓手,加快森林公園等生態資源規劃編制,加強白溪、雞公嶂等自然保護區管控;以落實林長制為抓手,高質量推進水源林建設,加快桉樹林改造和國家儲備林建設;以積極“創森”為抓手,深入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創建,“點、線、面”結合抓好城鄉綠化美化,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記住鄉愁”的綠美人居環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反饋問題整改銷號,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抓好“管車、降塵、治污、禁燒、控放”措施,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提升;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快河道碧道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大力推進秋香江等主要流域水環境整治行動;系統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固廢、危廢行為,全力穩控土壤環境質量。

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全力抓好能耗管控,嚴把環境準入關,強化重大投資項目環評服務保障;全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力發展綠色工業,全面推廣生態循環農業,全域推進生態旅游,推進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舉措四 奮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全面提升縣城品質。聚焦城南新區開發建設,抓好“四橫三縱”交通路網、縣“三館一中心”等項目建設,推動城南新區和紫城工業園深度融合,全面增強縣城輻射牽引能力;深入實施品質縣城三年提升行動,打通一批斷頭路,拓寬一批瓶頸路,全力推動秋香江一江兩岸建設;統籌推進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持續強化縣城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供給,不斷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

統籌推進鎮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各鎮資源稟賦優勢,合理確定各鎮發展規模、功能定位、產業方向,堅持全縣“一張圖”“一盤棋”推動各鎮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做強做大中心鎮,加快推進藍塘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工作,著力將藍塘鎮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推動紫城鎮成為產城融合的標桿示范,加快建設龍窩茶旅融合示范區,形成“三城驅動”的城鎮發展新格局;分類發展特色鎮,支持蘇區、南嶺、敬梓、中壩、水墩鎮依托紅色資源豐富、農業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打造農旅融合示范區,推動上義、好義、鳳安、義容、九和鎮發揮臨近灣區和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打造“融灣”“融深”示范區,鼓勵黃塘、柏埔、瓦溪鎮依托毗鄰市區、縣城和農業基礎良好的優勢打造城鄉互動示范區。

全域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縱深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三村三帶”建設,深入實施“五美”專項行動,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帶串珠成鏈、連線成片;不斷完善農村道路、水利、電網、信息等公共基礎設施,推動公共服務下沉,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農民群眾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舉措五 奮力推進民生事業,加快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一要全面鞏固“面對面”成果,進一步完善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持續優化完善縣委書記、縣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努力將群眾的“問題清單”變為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單”;建立完善群眾訴求閉環落實制度,推動信訪通道、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多方式聯動,線上線下暢通群眾訴求通道,全鏈條全過程跟進群眾訴求辦理;建立長效解決機制,創新開展落點準、見效快的民生“微改革”項目。

二要全面提升教育水平,進一步滿足群眾優質教育需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力爭取省級政策和人才支持,持續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城西九年一貫制學校、城西實驗幼兒園、縣二中改制等項目建設;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多渠道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深入實施“雙減”工作;持續推進教育優質發展,縱深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深化實施委托辦學教育改革和集團化辦學,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三要全面加快醫共體建設,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加快推進縣精神衛生中心、縣第三人民醫院、紫城鎮衛生院新院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補齊專科資源短板,提升全縣醫療服務水平;大力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形成“上接省級三甲大醫院、下聯基層衛生院”的就醫格局,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

四要全面健全救助體系,進一步織牢民生保障底線。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醫療資源儲備和醫療救治工作,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切實織牢民生保障底線。

五要全面推進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紫金軟實力和影響力。全力推進省級文明城市、省級雙擁模范縣創建,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花朝戲傳承發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文化的需求。

舉措六 奮力推進安全發展,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

持續深化平安紫金建設。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堅持高壓打擊保平安,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用好現代數字治理手段,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抓好安全生產除隱患,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礦山、城鎮燃氣、森林防滅火、地質災害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擦亮“積分+”“禾坪說事”“無訟園區”“網上巡回法庭”等基層治理品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縣。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公正司法,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全面防范化解風險。堅持底線思維,積極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持續開展維護政治安全九大專項行動,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風險預見預判,完善重大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水平。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甘建樓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