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以“五強”賦能醫療衛生事業
全力推進健康紫金建設
■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廣東省胸痛中心日前公布了廣東省胸痛中心第十七批次(2022年第一批次)通過認證單位名單,紫金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廣東省胸痛中心(基層版)認證,標志著該院對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綜合診療水平已達到省級標準。這是紫金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近年來,紫金縣以“五強”賦能醫療衛生事業,在基礎設施、醫療服務、人才建設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和能力顯著提升,健康紫金基礎進一步夯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強硬件,大投入提升醫療環境
紫金縣持續加大醫療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醫療硬件設施,以強硬件打造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環境。近年來,紫金縣累計投入15億元,建成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完成縣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整體搬遷和升級改造,完成縣中醫院發熱門診、鎮級中心衛生院和疫苗接種門診、瓦溪衛生院新綜合樓建設,新(改)建村衛生站216間。持續加快縣中醫院整體搬遷改造項目(第二期)、傳染病區及可轉換病區、柏埔衛生院新院、義容衛生院、瓦溪衛生院九樹分院建設。積極謀劃建設紫金縣精神衛生中心、紫金縣第三人民醫院。2021年,統籌安排2000多萬元,建成投入使用120急救中心、遠程會診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229間鎮、村衛生院(站)配備了心電圖機、18家鎮衛生院配備DR機等設備,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實現新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縣新增醫療住院床位450個,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3%。
強改革,大融合提升醫療水平
近年來,紫金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縣域醫療改革,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以強改革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組建由縣人民醫院牽頭,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18家基層衛生院以及所轄行政村衛生站為成員單位的縣域醫共體,掛牌成立縣域醫共體總醫院。縣中醫院通過技術支援幫扶與多家醫院進行技術分享,技術人才下沉到醫共體成員單位進行臨床帶教、坐診等,有力帶動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據統計,縣人民醫院每年派出30多名高水平、高職稱科主任等到鎮級衛生院掛職,開展技術培訓和幫扶,大大提升了鎮級衛生院的醫療綜合服務能力。以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為支撐,借助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組團式”緊密型幫扶指導,與全省多家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應用體系,建立紫金縣醫共體遠程會診中心,形成上接省級三甲大醫院,下聯基層衛生院的就醫格局。2021年,在縣人民醫院、18家基層衛生院和5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站接入遠程醫療平臺的基礎上,增加了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兩個單位接入遠程醫療平臺,初步形成村連鎮、鎮連縣、縣連省的遠程醫療格局,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強聯盟,大合作補齊醫療短板
紫金縣整合優勢資源,組建跨區域專科聯盟,全力引進“雙區”先進醫療資源,加強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建設,解決急需短板專科建設,著力構建快速、高效的急危重癥醫療救治體系,不斷提升重癥醫療救治水平。縣人民醫院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影像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眼科、心血管科)、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組建了專科聯盟。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母胎醫學及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產科、乳腺專科開展了技術合作,與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新生兒科組建了專科聯盟。縣慢病站加入了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專科聯盟。通過技術合作,初步實現耳鼻咽喉頭頸、心腦血管、泌尿等方面重大疾病手術從“零”到不出縣的目標,有效提升醫院解決專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紫金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醫療技術,真正實現減輕百姓負擔。自2021年以來,共完成心臟介入、起搏器植入等手術670多例。
強服務,全方位傳遞醫療關懷
紫金持續做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重點人群為切入點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擴大醫療服務覆蓋面。
一是持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斷規范全縣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截至2021年底,已組建家庭醫生團隊71個,常住人口簽約225523人,常住人口簽約率達36.66%;重點人群簽約128391人,簽約率達79.56%。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慢性病規范管理率不斷提高,預防接種民生工程穩步推進。
二是落實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扎實開展“兩癌”篩查。截至2021年底,全縣“三病”咨詢檢測率100%,孕期檢測率98.3%,全縣葉酸增補4510人,全縣宮頸癌篩查9630人,占省下達任務8270人的116.4%;乳腺癌篩查9630人占省下達任務8270人的116.4%。
三是加大老年群體服務,持續開展“銀齡安康”等敬老愛老行動。政府出資138萬元為6.9萬名60周歲以上低保戶及65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保險,整體覆蓋率65.04%。2021年理賠共有986人次,理賠金額74.93萬元。持續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投入31.8萬元失能老人的服務經費。積極開展敬老愛老宣傳活動,為百歲老人發放敬老慰問金10萬元。
四是加強中醫藥服務。積極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大力推行“未病先防”理念,成立“治未病”中心,為各種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預防治療。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均設有中醫科和中藥房,18家鎮級衛生院全部設有中醫科和中醫館。全縣75%以上的村衛生站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縣、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基本實現。河源市2020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中,紫金縣總分排名全市第三名。
強隊伍,多舉措培育醫療人才
紫金加強人才引進、培育、保障全鏈條管理,確保醫療人才引得進、培得好、留得住,不斷提升醫療核心競爭力。
一是大力度引進人才。每年投入300多萬元用于引進高技術醫務人才,共引進了衛生首席專家2名,學科帶頭人3人。實施定向培養和公開招聘工作,吸引更多高素質醫療專業人才,有效保障醫療服務隊伍規模。
二是多途徑培養人才。通過培訓考核、轉崗、師承教育、“薪火工程”等多途徑培養人才,打造優質醫療隊伍。持續開展全縣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全縣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等培訓,實現全科醫生轉崗培訓34人。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21年共受理報名考生226人。發揮郭小通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鄉村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作用,共培養出6名中醫藥人才。落實“薪火工程”政策,2名中醫骨干入選廣東省中醫師承“薪火工程”繼承人名單。
三是加大人才福利保障。2020年,完成對鄉鎮衛生院“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改革,落實各基層衛生院每人每年3萬元包干經費和山區崗位津貼等保障制度,不斷提升福利保障,讓醫療人才隊伍穩得住。